-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水平放置的天平如图甲所示,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调节:首先将_______ ,接着他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乙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
是____。
是____。

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
C.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
D.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
下列描述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 |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 |
C.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
已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克甲;3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在20℃时进行比较,正确的是( )
A.S甲=S乙 | B.S甲>S乙 | C.S甲<S乙 | D.无法确定 |
小李同学为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步骤 2:将等质量,质量分数都为 10%的稀盐酸倒入烧杯内,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
步骤 3: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左,右烧杯内,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
步骤 4: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

(1)根据实验,我们会观察到,天平开始会向________倾斜。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2)利用天平,我们还可以计算出,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从而建立相应的坐标关系。如图是小李做出的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坐标图,请帮他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步骤 2:将等质量,质量分数都为 10%的稀盐酸倒入烧杯内,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
步骤 3: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左,右烧杯内,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
步骤 4: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

(1)根据实验,我们会观察到,天平开始会向________倾斜。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2)利用天平,我们还可以计算出,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从而建立相应的坐标关系。如图是小李做出的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坐标图,请帮他补充完整。

下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据此表我能回答:
(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g。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该溶解度可能是______g。
(3)在60℃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g。
(4)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______的方法。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溶解度/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g。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该溶解度可能是______g。
(3)在60℃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g。
(4)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______的方法。
“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直筒形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40cm2,高度为20cm。(g取10N/Kg)求: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玻璃杯中所放物体的最大质量)。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玻璃杯中所放物体的最大质量)。
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圓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g取10N/kg)

(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的密度

(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的密度
在学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明还有点疑问,回家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二个小时后,小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明会感觉到________(选填“上层最咸”、“下层最咸”、“中层最咸”、“一样咸”),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