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____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测量的颗粒体积是______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g/cm3。
(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____。

(1)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____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测量的颗粒体积是______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g/cm3。
(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____。
测物体密度的实验原理是要先测出该物体的______和______,用到的仪器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
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
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 |
B.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
C.量杯质量为40g |
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 |
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可先用____________测出它的质量,再用________测出它的体积,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__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超过量程,最后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
在学完有关密度的知识后,小芳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某种油的密度,如图表示她的主要操作过程。

(1)由图可知,小芳所测该种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
(2)小芳的这种操作会使测量结果偏_______。
(3)为了减小误差,可以按________________顺序操作。

(1)由图可知,小芳所测该种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
(2)小芳的这种操作会使测量结果偏_______。
(3)为了减小误差,可以按________________顺序操作。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
B.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
C.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小江进行了如下测量:①用天平测石片的质量m;②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片,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取出石片,用量筒取水缓慢倒入烧杯,让水面升至标记处,如图所示。量筒内倒出水的体积V即为矿石的体积;③计算出石片的密度ρ。根据以上步骤,测出的密度值会( )


A.偏大 | B.无偏差 | C.偏小 | D.无法确定 |
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 g | B.金属块的体积为10 L |
C.金属块的密度为3.9×103 kg/m3 | D.金属块的密度为3.94 kg/cm3 |
测量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可先用____________测出它的质量,再用__________测出它的长度,然后利用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出该固体的体积,最后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