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杯底有少量食盐结晶出来,此时,杯中的盐水( )
A.各部分一样咸 | B.下面的淡,上面的咸 |
C.上面的淡,下面的咸 | D.咸淡分布情况是不确定的 |
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NaCl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方法为_____(填一种)。若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提纯的方法是_____(填一种)。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NaCl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方法为_____(填一种)。若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提纯的方法是_____(填一种)。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40 ℃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
B.KNO3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NaCl固体 |
C.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 ℃之间 |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 |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 |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
60℃时,将36gKNO3溶于204g水中,
(1)全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将此溶液均分成三等份: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至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取第二份溶液,将其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需加入固体________ g;
(4)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________ g.
(1)全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将此溶液均分成三等份: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至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取第二份溶液,将其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需加入固体________ g;
(4)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________ g.
如图所示是小科在课后制作的“矿泉水瓶气炮”:首先将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瓶盖拧紧,接着两手分别握住瓶的上、下部分,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然后迅速旋开瓶盖,可看到瓶盖飞出数米远,同时瓶口和瓶内出现“白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瓶盖被弹出时,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 |
B.瓶盖被弹出时,瓶内及瓶口有“白气”,是瓶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
C.用力拧瓶子,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相当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
D.用力拧瓶子时,越拧越费劲,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间斥力越大 |
下列测量会引起结果偏大的是( )
A.称量时,发现右盘中砝码已部分磨损 |
B.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
C.测量木板长度时皮尺拉得过紧 |
D.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时,离开热水读数 |
测量物体的质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小亮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侧。接下来他要进行的操作是( )
A.先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再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
B.先将平衡螺母移到最左端,然后向右移动游码 |
C.先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再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
D.先将平衡螺母移到最左端,然后向左移动游码 |
质量为70 kg的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在下落阶段,他的质量( )
A.等于0 kg | B.略小于70 kg |
C.等于70 kg | D.略大于70 kg |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

(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