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 | |
A.向一定量稀盐 酸中加水稀释 | B.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C.加热一定量的 高锰酸钾固体 |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A. A B. B C. C D. D
下列是小红在实验中对四杯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老师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你觉得小红的记录中合理的是()
A.HCl、NaOH、NaCl |
B.KNO3、NaCl、FeCl3 |
C.K2SO4、H2SO4、Na2CO3 |
D.NaOH、Na2CO3、NaCl |
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在家里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和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在工业上可用烧碱溶液吸收污染大气的SO2,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剂 | 稀盐酸 | 食醋 | 蔗糖水 | 蒸馏水 | 肥皂水 | 烧碱溶液 | 石灰水 |
颜色 | 红 | 红 | 黄 | 黄 | 绿 | 绿 | 绿 |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在家里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
(3)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和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症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在工业上可用烧碱溶液吸收污染大气的SO2,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废液过滤,取滤液20克于烧杯中,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
(2)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
(2)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海水晒盐的方法得到的仅仅是粗盐,其中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分别加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滤、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最不合理的是( )
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
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
| OH- | Cl- | SO42- | CO32-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Ca2+ | 微 | 溶 | 微 | 不 |
Mg2+ | 不 | 溶 | 溶 | 微 |
Ba2+ | 溶 | 溶 | 不 | 不 |
A.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
B.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
C.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
D.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
查阅资料知道,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为了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设计了如图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 ;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属于钙盐,方法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______________ (填字母),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属于钙盐,方法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
|
向右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右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CaO | Ca(OH)2 | H2O | CaCl2 |
B | NaOH | NaCl | CO2 | Na2CO3 |
C | H2O2 | H2O | O2 | MgO |
D | CO2 | CaCO3 | H2O | O2 |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