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 人体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学习了动物的呼吸作用之后,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来研究昆虫是否进行呼吸作用,O点是一固定点,活塞连接金属滑片,活塞运动,滑动变阻器阻值随之改变。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预测与分析:

(1)昆虫如果进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a的_____位置(填“原来”、“偏左”或“偏右”),
(2)随着昆虫不断地呼吸,小灯泡的亮度将____________.
(3)装置中指针设计成AO段比OB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_______作用.
实验预测与分析:

(1)昆虫如果进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a的_____位置(填“原来”、“偏左”或“偏右”),
(2)随着昆虫不断地呼吸,小灯泡的亮度将____________.
(3)装置中指针设计成AO段比OB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_______作用.
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图表示一株叶面积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

(1)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3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毫克。
(2)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物需要在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是_________毫克(结果保留2位小数)。

(1)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3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毫克。
(2)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物需要在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根据此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的质量是_________毫克(结果保留2位小数)。
大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和结实的,它们的茎叫 。但有些植物的茎却不是直立的,请分别指出下列植物各属于哪类茎。
(1)草莓 ;(2)牵牛花 ;(3)葡萄 。
(1)草莓 ;(2)牵牛花 ;(3)葡萄 。
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是因为试管内的______(填化学式)减少,而导致气压减小的缘故。
(2)小金同学认为可能是乙装置漏气导致红色水滴移动不明显。小华同学用一个简单操作证明了该装置气密性是良好的,你认为小华同学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两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赞同他的做法吗?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是因为试管内的______(填化学式)减少,而导致气压减小的缘故。
(2)小金同学认为可能是乙装置漏气导致红色水滴移动不明显。小华同学用一个简单操作证明了该装置气密性是良好的,你认为小华同学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两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赞同他的做法吗?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饮酒驾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酒驾嫌疑人员,交警通常采用检测呼出气体或血液中的酒精合量来判断。
(1)饮酒后,酒精会引起驾驶员的 ____ 系统调 节能力下降,造成行为自控能力减弱。
(2)驾驶员呼气时助间外肌和隔肌 ____ ,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被排出体外。
(3)抽血前,先用橡皮软管绑住被抽血者的上臂,如图所示。此时,橡皮软管与手掌之间的部分 ____ (填血管种类)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针。
(1)饮酒后,酒精会引起驾驶员的 ____ 系统调 节能力下降,造成行为自控能力减弱。
(2)驾驶员呼气时助间外肌和隔肌 ____ ,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被排出体外。
(3)抽血前,先用橡皮软管绑住被抽血者的上臂,如图所示。此时,橡皮软管与手掌之间的部分 ____ (填血管种类)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针。

某现代化温室蔬菜实验基地,要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丁、戊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
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
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变化,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实验中已排除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1)将蔬菜光照1小时后,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增加了,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甲组蔬菜光照1小时后合成的有机物质量_________1毫克(选填“>”、“=”或“<”);
(3)若下图表示丙组蔬菜一昼夜(O﹣K段)对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变化,则图中表示该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哪一段时间?(用字母表示)________ ;

(4)依据实验结果,要提高温室内该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应如何调节温室内的温度_____。
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
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变化,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实验中已排除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组 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温度(单位:℃) | 23 | 24 | 25 | 26 | 27 |
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毫克) | ﹣1 | ﹣2 | ﹣3 | ﹣4 | ﹣2 |
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毫克) | +1 | +2 | +3 | +4 | +2 |
(1)将蔬菜光照1小时后,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增加了,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甲组蔬菜光照1小时后合成的有机物质量_________1毫克(选填“>”、“=”或“<”);
(3)若下图表示丙组蔬菜一昼夜(O﹣K段)对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变化,则图中表示该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哪一段时间?(用字母表示)________ ;

(4)依据实验结果,要提高温室内该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应如何调节温室内的温度_____。
气孔在植物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陆生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明显多于上表皮。请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关于蚕豆气孔的相关研究:
(1)为了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水分散失的快慢,有同学将A,B两张用氯化钴溶液制成的蓝色试纸用回形针固定在相应叶片的上下表皮的表面。2节课后去观察,发现两张滤纸均变成红色且深浅基本相同。从而得出上下表皮散失水分速率基本相同的错误结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A,B,C,D四株大小相同且页数相同的蚕豆植物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一次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则水减少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呢?兴趣小组同学先将若干蚕豆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了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水分散失的快慢,有同学将A,B两张用氯化钴溶液制成的蓝色试纸用回形针固定在相应叶片的上下表皮的表面。2节课后去观察,发现两张滤纸均变成红色且深浅基本相同。从而得出上下表皮散失水分速率基本相同的错误结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A,B,C,D四株大小相同且页数相同的蚕豆植物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一次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则水减少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呢?兴趣小组同学先将若干蚕豆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蚕豆叶所处环境 | 制片观察叶片下表皮气孔开闭情(%) | ||
完全开放 | 半开放 | 闭合 | ||
甲组 | 100mLpH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 40 | 42 | 18 |
乙组 | 100mLpH为7的KCl溶液+黑暗处理 | 1 | 11 | 88 |
丙组 | 100mL 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 21 | 42 | 37 |
如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所在部位的面积表示有关物质的相对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净积累量 |
B.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
C.若土壤中缺Mg,则B点右移,D点左移 |
D.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
图是人体各结构间的关系示意图,①、②代表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道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_,经①过程进入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________
(2)血液流经肾,在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形成尿液。

(1)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道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_,经①过程进入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________
(2)血液流经肾,在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形成尿液。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小妍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18℃时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随pH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最不适宜在碱性环境中起催化作用的酶是________。
(2)查阅资料: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小妍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她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胃蛋白酶实验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
②小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你认为此图像能否支持他的假设?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1)如图为18℃时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随pH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最不适宜在碱性环境中起催化作用的酶是________。
(2)查阅资料: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小妍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她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胃蛋白酶实验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
②小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你认为此图像能否支持他的假设?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