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A.叶片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B.植物的根能紧抓土壤,防风固沙
C.减少噪声,防治噪声污染D.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据报道,科学家们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了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冠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取一段带叶的杨树枝条,将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枝条,进行纵切.发现变红的部位是
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D.韧皮部和木质部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一般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构成
B.植物根尖的结构从尖端向上依次包括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
C.植物枝芽由位于顶端的分生组织、幼叶、芽轴和芽原基等部分构成
D.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B.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C.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D.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是细胞吸水、失水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久旱逢雨时的大树,枝叶会逐渐舒展硬挺,青翠欲滴.此时的植物细胞所处状态,符合图________.   
(2)用凉拌黄瓜时,会逐渐渗出大量水分.此时的黄瓜果肉细胞所处状态,符合图________.   
(3)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是: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________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反之,细胞就失水.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________(气体)。   
(2)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________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________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________作用,释放出________(气体)。
当前题号:7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2)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A.上面的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了
B.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C.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D.这是枝条自身的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将木条放在黑暗环境中
B.将木条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将木条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表是花生在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水情况,请根据表回答:
生长阶段
平均每日耗水量(立方米/亩)
播种~出苗
0.55~0.75
出苗~开花
0.68~1.20
开花~结实
1.33~2.11
结荚~成熟
0.82~1.34
 
(1)花生的各个生长阶段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是 阶段。
(2)花生的开花~结实阶段消耗水分最多,其主要用于 (填字母)。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开花结实
(3)从表中你能获得什么结论?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表是某正常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的主要成分的浓度比较。请分析此表,回答以下问题:
物质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A
8.5
1.0
0.3
0.02
7.5
B
1.2
1.0
0.3
0.02
7.5
C
0.0
0.0
20
0.5
16
 
(1)表中蛋白质由血浆中的85克/升变为原尿中的1.2克/升,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2)葡萄糖由血浆到原尿,再到尿液的过程中,由1克/升到1.0克/升,再到0克/升,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尿素、尿酸、无机盐在血浆和原尿中的浓度相等,说明这些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尿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都高于原尿,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