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 人体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相关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之前,需完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2)受精完成以后,图一中的________发育成图二所示结构。
(3)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消耗的有机物来自于图二中的[]________。([]填代号,横线填名称,下同)
(4)图三中的[]______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

(1)绿色开花植物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之前,需完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2)受精完成以后,图一中的________发育成图二所示结构。
(3)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消耗的有机物来自于图二中的[]________。([]填代号,横线填名称,下同)
(4)图三中的[]______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
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
B.④是左心室,④⑥之间没有瓣膜 |
C.②③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从②流向③ |
D.⑤⑥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
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口腔,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________。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________。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________℃。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________,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口腔,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________。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加入淀粉液 | 2毫升 | 2毫升 |
滴加碘液 | 2滴 | 2滴 |
加入唾液 | ? | 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
温度条件 | 37℃ | ? |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________。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________℃。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________,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如图图像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图表示正常人餐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则bc段下降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
B.若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则bc段膈肌由收缩变为舒张 |
C.若图表示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则b点的pH=7 |
D.若图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b点的温度为25℃ |
小胖同学想研究一下胃液的消化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脚架等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1)实验设计:①采集胃液。②实验材料选择和制备: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应选择实验材料中的_________(选填“A”、“B”或“C”),并各取2ml,分装在甲、乙两个试管中。
③验证胃液的化学性消化:
在上表中甲试管对应的(Ⅰ)加入2ml____________,乙试管对应的(Ⅱ)加入2ml蒸馏水。该同学认为甲、乙试管的温度环境(Ⅲ)应是放在室温下静置约20~30分钟,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消失),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不消失);此结果说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觉得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
A.淀粉糊 | 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 C.花生油 |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1)实验设计:①采集胃液。②实验材料选择和制备: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应选择实验材料中的_________(选填“A”、“B”或“C”),并各取2ml,分装在甲、乙两个试管中。
③验证胃液的化学性消化:
| 甲 | 乙 | 丙 |
实验材料 | 2ml | 2ml | |
对照试剂 | (Ⅰ) | (Ⅱ) | |
温度环境 | (Ⅲ) |
在上表中甲试管对应的(Ⅰ)加入2ml____________,乙试管对应的(Ⅱ)加入2ml蒸馏水。该同学认为甲、乙试管的温度环境(Ⅲ)应是放在室温下静置约20~30分钟,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消失),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不消失);此结果说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觉得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外出秋游野炊,所带食物有:大米、猪排骨、鸡肉、豆腐。要使营养更均衡,你认为还应添加下列食物中的( )
A.鸡蛋 | B.牛奶 | C.芹菜 | D.鱼 |
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食物所含的营养素成分中,均不经过①、②过程的是_____。
(2)当A气体进入肺泡时,短时间内血液的PH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甲细胞运载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气体时,血液呈_____色。
(3)若小明早上只喝一瓶纯牛奶,则牛奶中的主要成分经过①后分解成______,而他获得的能量均是从物质在图中_____(选填“甲”或“乙”)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的。
(4)小明患了急性肠炎,医生为他前臂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药物最先在心脏的_____处被发现。(填名称)。

(1)食物所含的营养素成分中,均不经过①、②过程的是_____。
(2)当A气体进入肺泡时,短时间内血液的PH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甲细胞运载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气体时,血液呈_____色。
(3)若小明早上只喝一瓶纯牛奶,则牛奶中的主要成分经过①后分解成______,而他获得的能量均是从物质在图中_____(选填“甲”或“乙”)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的。
(4)小明患了急性肠炎,医生为他前臂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药物最先在心脏的_____处被发现。(填名称)。
下列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其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是()
A.心脏的左心房壁的肌肉最厚,为了使血液获得足够大的动力 |
B.主动脉血管内有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
C.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单行缓慢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
D.血液含有白细胞的数量最多,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 |
凝乳酶是动物体内一种催化乳汗凝固的酶.为了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可按图示装置(夹持装置等略去)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①将2ml凝乳酶和2ml乳汁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10℃水中,水浴保温15分钟.②将2ml凝乳酶注入盛有2ml乳汁的试管中,放入10℃的水中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时间.③选择其他5种不同的水浴温度,分别进行实验,所得数据见表.

请回答: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组和第六组中的乳汁都不凝固,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凝乳酶催化效果最佳的温度是40℃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基础上,如想初步确定凝乳酶发挥较佳催化效果的PH值,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 水浴温度t(℃) | 凝乳时间(分) |
1 | 10 | 不凝固 |
2 | 20 | 7.0 |
3 | 30 | 4.0 |
4 | 40 | 1.5 |
5 | 50 | 4.0 |
6 | 60 | 不凝固 |
请回答: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组和第六组中的乳汁都不凝固,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凝乳酶催化效果最佳的温度是40℃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基础上,如想初步确定凝乳酶发挥较佳催化效果的PH值,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其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是( )
选项 | 器官与组织 | 结构特点 | 功能 |
A | 心脏 | 左心房壁的肌肉最厚 | 使血液获得的动力越大,向前流动越远 |
B | 主动脉 | 血管内有动脉瓣 | 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
C | 毛细血管 | 管径细白细胞呈单行通过 |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
D | 血液 | 含有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 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 |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