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 人体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是放大镜下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请回答:

(1)根毛的形成,增大了与土壤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植物所需的 和
(2)根尖成熟区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没有的细胞结构是
(3)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后,绝大部分用于植物的

(1)根毛的形成,增大了与土壤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植物所需的 和
(2)根尖成熟区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没有的细胞结构是
(3)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后,绝大部分用于植物的
如图是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与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浆相比,正常人的原尿中几乎没有的成份是 这体现了肾小球的 功能。
(2)与入球小动脉血浆相比,正常人的肾静脉血浆中减少的成份除氧气、营养物质等外,还减少的物质主要是
(3)对严重肾功能障碍者,现代医学可以采用肾移植手段治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移植到病人体内的肾脏属于 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除通过肾脏以尿液形式排出外,还可通过 和 两种器官排出

(1)与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浆相比,正常人的原尿中几乎没有的成份是 这体现了肾小球的 功能。
(2)与入球小动脉血浆相比,正常人的肾静脉血浆中减少的成份除氧气、营养物质等外,还减少的物质主要是
(3)对严重肾功能障碍者,现代医学可以采用肾移植手段治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移植到病人体内的肾脏属于 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除通过肾脏以尿液形式排出外,还可通过 和 两种器官排出
小白早上吃了一块面包,一杯全脂牛奶,一个鸡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食物主要的消化场所是胃 |
B.在这次消化过程中肝脏没有参与消化 |
C.小明多吃了一个苹果,他的膳食更全面健康 |
D.这次早餐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蛋白质 |
(6分)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原因,克拉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与其他抗生素联合治疗能有效杀死幽门螺杆菌,从而治疗由该菌引起的一系列胃病。请分析:

(1)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相比,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
(2)抗生素可以做成胶囊口服而治疗胃病,在此类胶囊中不能用淀粉作胶囊的外包装,否则疗效会下降,其原因是: 。
(3)如改用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则注射后药物至少需通过左心房 次才能到达胃部。
(4)医学专家发现,如果单独使用克拉霉素治疗,很容易使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疗效,请用生物进化论的知识解释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5)体内多余的抗生素最后会通过尿液排出,观察右图,抗生素进入尿液的过程中必须先经过图中的() 作用和() 作用。

(1)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相比,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
(2)抗生素可以做成胶囊口服而治疗胃病,在此类胶囊中不能用淀粉作胶囊的外包装,否则疗效会下降,其原因是: 。
(3)如改用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则注射后药物至少需通过左心房 次才能到达胃部。
(4)医学专家发现,如果单独使用克拉霉素治疗,很容易使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疗效,请用生物进化论的知识解释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5)体内多余的抗生素最后会通过尿液排出,观察右图,抗生素进入尿液的过程中必须先经过图中的() 作用和() 作用。
(8分). 某现代化温室蔬菜实验基地,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基本相同的甲、乙、丙、丁、戊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温度不同,五组蔬菜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请从体内化学反应发生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2)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呼吸方式有所不同。如图表示黑暗中某蔬菜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植物释放CO2与吸收O2的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蔬菜的呼吸作用方式
是 。(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②由此可见,保存该蔬菜应( )
于O2吸收量
(3)蔬菜基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开始。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温度(单位:℃) | 16 | 19 | 22 | 25 | 28 |
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 ﹣1 | ﹣2 | ﹣3 | ﹣4 | ﹣2 |
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 +1 | +2 | +3 | +4 | +2 |
(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温度不同,五组蔬菜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请从体内化学反应发生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2)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呼吸方式有所不同。如图表示黑暗中某蔬菜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植物释放CO2与吸收O2的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蔬菜的呼吸作用方式
是 。(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②由此可见,保存该蔬菜应( )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5% |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CO2释放量大 |
(3)蔬菜基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开始。
下图所显示的生物学信息中,正确的是()


A.甲图可表示人体的呼吸运动曲线,其中bc段时间内处于吸气状态 |
B.乙图可表示人体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其中OA段一定是动脉血管 |
C.丙图可表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曲线,其中B点对应的含氧量是有利于酵母菌进行酿酒的条件 |
D.丁图可表示人体三大有机物的消化曲线,其中B曲线对应的是蛋白质 |
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常常会变成绿色,而地下部分则不会。这个事实直接说明( )
A.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 B.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
C.叶绿体中含叶绿素 | 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某同学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置了如下实验:
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处理.
Ⅱ、取3克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该同学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 作用.
(2)10分钟后,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 .
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处理.
Ⅱ、取3克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该同学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 作用.
(2)10分钟后,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 .
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清理鱼塘时深挖出许多黏土,想要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多浇水 | B.参入适量的砂石 | C.施化肥 | D.进行曝晒 |
某同学在做“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向l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
②再向l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
③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37℃左右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
观察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滴加碘液后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呈______;2号试管呈淡黄色。
(3)以上现象说明2号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中的________消化分解。
(4)从唾液的作用可知淀粉在消化道的_______部位开始被消化。
(5)两支试管放在37 ℃左右温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该试验所用的方法是______。
①向l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
②再向l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
③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37℃左右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
观察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滴加碘液后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呈______;2号试管呈淡黄色。
(3)以上现象说明2号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中的________消化分解。
(4)从唾液的作用可知淀粉在消化道的_______部位开始被消化。
(5)两支试管放在37 ℃左右温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该试验所用的方法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