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 人体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
B.呼吸作用 |
C.蒸腾作用 |
D.分解作用 |
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向地生长是水稻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 |
B.吸收的水分主要参与水稻枝叶的生长和花果的发育 |
C.水稻相邻的叶总是不重叠,增大光照面积是对光合作用的适应 |
D.水稻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层次:基因→DNA→染色体 |
大米的加工过程如图所示,每100米糙米、胚芽米和白米的部分营养成分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稻谷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稻谷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B、水稻幼苗是由稻谷中的胚发育而来
C、稻谷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D、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输送给稻谷
(2)大米富含淀粉,进食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成___后被吸收.
(3)下列对大米的认识正确的是___。
A、米糠层没有营养物质 B、食用糙米有利于人体健康 C、米加工得越精细越有营养
(4)夏天吃剩下的饭粒放在冰箱中不容易变质,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


(1)下列有关稻谷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稻谷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B、水稻幼苗是由稻谷中的胚发育而来
C、稻谷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D、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输送给稻谷
(2)大米富含淀粉,进食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成___后被吸收.
(3)下列对大米的认识正确的是___。
A、米糠层没有营养物质 B、食用糙米有利于人体健康 C、米加工得越精细越有营养
(4)夏天吃剩下的饭粒放在冰箱中不容易变质,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
如图是空气中的一种微粒离开血液进入人体细胞以及细胞释放的热量进入血液的模式图.

(1)若该人的血型为A型,则红细胞上的凝集原的种类为___。
(2)当你衣着稀少并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的血管会___,皮肤的血流量会___。
(3)该微粒在血液中主要依靠红细胞来运输的,进入细胞内参与___这一生理过程。

(1)若该人的血型为A型,则红细胞上的凝集原的种类为___。
(2)当你衣着稀少并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的血管会___,皮肤的血流量会___。
(3)该微粒在血液中主要依靠红细胞来运输的,进入细胞内参与___这一生理过程。
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装置中,研究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图中的勒克斯是光照强度的单位)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得数据如图所示。

(1)从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该叶片在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呼吸吸速率的________倍;
(3)20℃、2万勒克斯光照时,叶片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________毫克。

(1)从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该叶片在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呼吸吸速率的________倍;
(3)20℃、2万勒克斯光照时,叶片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________毫克。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又开展了酶专一性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美,在相关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缸色。
(实验器材)
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
①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②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下表一:


③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红色。
(反思交流)
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________。
(方案完善)
为补充证据,请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另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丙、丁;
②实验分组如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____;
③预期实验现象: ____ 。
(讨论分折)
①通过比较____两组实验,说明淀粉只能化淀粉分解成糖。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美,在相关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缸色。
(实验器材)
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
①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②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下表一:


③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红色。
(反思交流)
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________。
(方案完善)
为补充证据,请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另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丙、丁;
②实验分组如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____;
③预期实验现象: ____ 。
(讨论分折)
①通过比较____两组实验,说明淀粉只能化淀粉分解成糖。
“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炊熟的米饭除了香外,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还会品出甜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米饭在口腔中只发生了化学性消化 |
B.甜味的感觉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
C.嚼出甜味是由于口腔吸收了糖类物质 |
D.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形成了具有甜味的麦芽糖 |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再光照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测得其质量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
(2)光照后质量比暗处理前大,其原因是由于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____的速率。
(3)29℃时光合作用的速率是____mg/h。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 | -1 | -2 | -3 | -2 |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mg | +3 | +3 | +3 | +1 |
(1)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
(2)光照后质量比暗处理前大,其原因是由于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____的速率。
(3)29℃时光合作用的速率是____mg/h。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
下图所示的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数字1、2、3、4表示物质,字母ABCDE表示人体器官(结构),序号①②③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生理过程[①]中,如果人体的呼吸肌处于________状态,肺内气压降低。
(2)生理过程[②]被称之为________ 。
(3)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于[C]中的细胞能透过管壁到达组织细胞的是________。
(4)若[D]示意的是一健康人的肾脏,则物质[4]中的成分主要有 ________(至少2种)。

(1)生理过程[①]中,如果人体的呼吸肌处于________状态,肺内气压降低。
(2)生理过程[②]被称之为________ 。
(3)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于[C]中的细胞能透过管壁到达组织细胞的是________。
(4)若[D]示意的是一健康人的肾脏,则物质[4]中的成分主要有 ________(至少2种)。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春天剪取了一段柳树的枝条,到实验室来进行观察。

(1)他们将枝条插入到了稀释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做切片观察(如图),发现图中A部分被染成红色,这个部分应该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图中B所在的位置含有的起运输功能的结构是________。
(3)图中C所示的结构为________,因为有了这一结构,所以该植物茎能够增粗。

(1)他们将枝条插入到了稀释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做切片观察(如图),发现图中A部分被染成红色,这个部分应该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图中B所在的位置含有的起运输功能的结构是________。
(3)图中C所示的结构为________,因为有了这一结构,所以该植物茎能够增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