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 细胞
- 种群
- 群落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2014年5月20日谢蓓珍等三位志愿者从生活了105天的“月宫一号”密闭舱中走出(如图),标志着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舱内种植有21种植物,还有一种黄粉虫(以植物为食)为人提供动物蛋白。为了防止病原菌感染,用于植物栽培的水和人生活所需的水都需先净化。请回答:

(1)写出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月宫一号”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写出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月宫一号”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黄粉虫属于生产者 | B.物质循环不需要微生物 |
C.土壤、空气和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D.氧在该生态系统可以循环 |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问题:

(1)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
(2)图中的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
(3)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

(1)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
(2)图中的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
(3)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
如图所示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物种A和B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A以B为食 |
B.B以A为食 |
C.A与B之间没有信息交流 |
D.A与B互利共生 |
某城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还在湿地养殖鱼、虾、鸭(如图所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在上图人工湿地所列举的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
(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
(3)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排入人工湿地中,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进而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藻类开始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上述例子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

(1)在上图人工湿地所列举的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
(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
(3)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排入人工湿地中,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进而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藻类开始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上述例子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
与右图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 |
B.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
C.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 |
D.该生物有细胞核 |
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的寄生物的数量 | B.增加物种的数量 |
C.对生态系统的演替进行限制 | D.平衡生物者、消费者的数量 |
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2009 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 V 类水跃升为 III 类水。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 2012 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其中_______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 N,P 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2) 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_____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_____。

(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其中_______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 N,P 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2) 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_____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_____。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
C.①②③④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 |
D.图中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