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瑞雪兆丰年”是指适时、适量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对春耕播种以及冬小麦返青都很有利。降雪是固态降水,常出现在气温低于0℃的地区,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瑞雪兆丰年”谚语最有可能创作于
A.东北地区B.长江三角洲C.华北地区D.珠江三角洲
【小题2】“瑞雪”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①降低土温②增加肥力③缓解旱情④杀灭害虫⑤改良品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⑤D.②④⑤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反映了冬天的降雪对农作物越冬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谚语最适用的区域是
A.东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鄱阳湖平原
【小题2】冬雪利于冬季作物越冬,其原因是冬雪:
A.导致地温低,冻死害虫B.对土壤起到保温和增湿作用
C.融化后缓解土地盐渍化危害D.融化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B.河流的影响
C.纬度位置不同D.海陆位置不同
【小题2】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A.椰子树B.樟树C.榆树D.茶树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朋友圈里学地理”,下图是襄阳市地理教研员牟老师发的一则朋友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硬叶林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
【小题2】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B.气温C.降水D.光照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窑洞内冬暖夏凉,院落四周的窑洞上方黄土层经常需要压实。通常人们会在地坑院院心挖一深4~6米、直径1米的深井,以蓄积雨水。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地坑院正在消失,遭废弃或填埋。下图为该地区地坑院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地坑院院心天井通常会栽种一颗树,其最主要目的是
A.美化环境B.夏季遮荫
C.安全警示D.保持水土
【小题2】夏季地坑院窑洞内空气湿度很大是困扰住户的难题,原因是
A.窑洞雨水下渗B.院心天井积水
C.窑洞内气温过高D.窑洞内外温差大
【小题3】大量地坑院遭废弃或填埋,原因最可能是
A.建筑技术进步B.缓解耕地紧缺
C.交通用地不足D.生活条件改善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的刺槐(落叶乔木)、油松(常绿乔木)、华北紫丁香(落叶灌木)等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三种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林地深度在20cm土壤含水量相差很大
B.丁香林地土壤水分最大值出现深约100cm处
C.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最大
D.林地土壤整体含水量:丁香>油松>刺槐
【小题2】研究人员发现种植密度过大的刺槐因缺水普遍生长不良,出现了“小老树”的现象,关于缺水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水量较小B.地下水埋藏深
C.下渗作用弱D.刺槐根系较浅
【小题3】在黄土高原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时,应该
①采取拦蓄和引水措施   ②提高乔木密度
③用灌草结合种植方式   ④培育耐旱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