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低温冷空气的沉聚是影响满族聚落选址的主要因素。传统满族民居内多有火炕。传统火炕搭建在地面上,地面距离炕面的高度较大。后来,传统火炕改良成吊炕,将炕洞(柴火燃烧空间)整体架空,用混凝土板作为导热材质,下面用砖块叠砌支撑。

下图为吊炕景观图和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辽东低山丘陵区的传统满族民居多选址在(  )
A.山体南侧的山脚低洼处B.山体北侧的山脚低洼处
C.山体南侧的山腰和台地D.山体北侧的山腰和台地
【小题2】吊炕相比于传统火炕的优势在于(  )
A.增大燃烧物和炕面距离B.提高薪柴利用效率
C.大幅度压缩了储物空间D.降低火炕建造成本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果你的家人冬季到西欧去旅行,你一定会告诉他那里( )
A.冬季比北京冷B.冬季比北京温暖C.冬季气候和北京差不多D.冬季比北京干燥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描述干旱易发区的地理位置。
(2)分析干旱易发区旱灾频率较高的自然原因。
(3)提出缓解干旱易发区旱灾受灾程度的措施。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扎龙湿地是由于乌裕尔河下游没有明显河床,沟水漫溢,在南部低洼处形成的闭流盐沼湿地,主要接受乌裕尔河补给。长期以来,扎龙湿地少雨年份时土壤盐度增加,多雨年份时土壤盐度减小,但总体盐碱化不明显且湿地面积相对稳定。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乌裕尔河上游众多水库的建设,扎龙湿地的蓄水量低于理想蓄水量,明水面积呈现波动式减少;扎龙湿地大面积退化,甚至核心区也出现了部分土壤盐渍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早期扎龙湿地盐碱化现象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茂盛,涵养水源能力强B.旱涝频繁,沼泽水量维持稳定
C.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少D.泥沙淤积,阻碍水分蒸发析盐
【小题2】20世纪70年代以来,引起扎龙湿地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疏干沼泽,扩大耕地面积B.水利工程建设,入沼水源减少
C.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增加D.人口增加,大量取用湿地水源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地民居示意图及其简介,请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幅图中的传统民居最可能分别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黑龙江B.海南岛山区 河南
C.黄海沿岸 新疆D.东北平原 福建
【小题2】甲、乙两幅图中的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分别是(  )
A.高寒缺氧、冬暖夏凉B.干旱缺水、木材短缺
C.多火山地震、降水稀少D.潮湿多虫鼠、土层深厚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形成下图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风俗习惯B.地表形态C.土壤性质D.地质构造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甲图所示民居为土墙平顶屋,乙图所示民居为砖墙斜顶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图中的传统民居分别位于(  )
A.新疆、四川B.甘肃、浙江
C.陕西、江苏D.贵州、广东
【小题2】导致甲、乙两图中传统民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温
C.降水D.河流
【小题3】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图中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  )
A.东北和西北方向B.西北和西南方向
C.东南和东北方向D.东南和西南方向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如下图)。

(1)试指出图中Ⅰ、Ⅱ、Ⅲ所代表的功能区,并说明Ⅲ功能区的优势条件。
(2)简述图中Ⅱ功能区水热条件的南北差异。
(3)安徽省地跨我国南方和北方,请列举说明安徽南部民居的特点。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某学生利用暑假在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 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农民为减少荒欠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文描述的是哪一个平原的农村景观(    )
A.松辽平原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中下游平原
【小题2】该平原房屋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  )
A.冬季气温低,不能种植常绿林B.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C.夏季树叶较多,能增加空气湿度D.阔叶林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
【小题3】该地易出现荒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生长季太短B.冬季雪灾C.降水变率太大D.土壤砂化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我国北方乡村房屋室内空间的演变过程中,炕一直是影响居民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传承各民族文化的独特印记。下图为我国辽南地区某村落27座民居炕屋面积与南向住宅建筑面积比统计图(括号被数字为建设年份)。该村落中南炕数量明显多于北炕、东炕和西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村落以南炕居多主要是由于南炕
A.便于瞭望庭院B.靠近走廊方便避雨
C.空气流通速度快D.光热条件更好
【小题2】1972年以前该村落
A.人口稀少B.房屋保温性能不足
C.务工返乡人员多D.厨房大多独立
【小题3】目前,炕文化在该村落并没有完全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A.年轻人对炕的怀旧眷恋B.政府对保护传统文化的宣传到位
C.拆炕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D.老一辈对炕的依赖及对炕文化的传承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