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示意黑龙江与内蒙古两省(区)2016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对比。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③指标分别是( )
【小题2】导致黑龙江与内蒙古两省(区)2016年②、③两指标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1】①、②、③指标分别是( )
A.第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 |
B.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 |
C.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 |
D.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 |
A.重工业发展、草场面积 | B.农牧业发展、水热条件 |
C.矿物能开发、耕地面积 | D.旅游业发展、河流数量 |
下图是沿东经109°E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小题2】有关④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
读我国北方地区交通与资源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矿产基地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图中虚线是八五计划期间兴建的_______铁路,它的起止点是 ________。
(3)图中圆圈代表的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矿产基地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图中虚线是八五计划期间兴建的_______铁路,它的起止点是 ________。
(3)图中圆圈代表的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
在内蒙古辽阔富饶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众多的矿藏资源。读图,回答问题。

阐述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阐述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绿色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绿色转型。读2015年我国各省区绿色化等级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15年我国各省区绿色化空间分异格局是( )
A.内陆省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
B.边境省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
C.西南省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
D.沿海省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
A.东北省区加大重工业基地的建设 |
B.西南省区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
C.东南省区注重城市化速度的提升 |
D.西北省区注重化石能源的开发 |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下图为徐霞客旅行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徐霞客旅行考察区域涵盖了
A.外流区、内流区 | B.农耕区、牧区 |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 D.湿润区、半湿润区 |
A.横断山区 | B.武夷山区 | C.秦岭山脉 | D.长江三峡 |
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指出自A山脉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评价B地种植业发展的气温条件。
(4)针对图中B区域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资料一:黄河上游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如图)

资料二:图中A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
(1)说出甲区域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并分析其原因。(2)指出自A山脉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评价B地种植业发展的气温条件。
(4)针对图中B区域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地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下列关于乙、丙两地共同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甲地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动频繁 |
B.受寒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
D.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
A.位于大陆东岸 | B.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
C.农产品商品率高 | D.冬夏风向有明显转换 |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 ;乙为我国 地区。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3)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请简要分析该地形成商品粮基地的原因(从自然、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

(1)甲为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 ;乙为我国 地区。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 | 主要土壤类型 | 耕地类型 |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
甲 | | 以旱地为主 | |
乙 | 水稻土等 | | |
(3)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请简要分析该地形成商品粮基地的原因(从自然、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
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结合材料二,分析大连主要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3)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对辽中南地区的影响。
(4)结合材料四,分析大连地下水严重超采对当地环境和三大产业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
材料一:2011年辽宁省三大城市从业人员比重数据

材料二:2011年辽宁省三大城市大气污染排放的相关数据

材料三: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位于瓦房店市东岗镇,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建设的核电项目,是中国首次一次同意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核电项目,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站。1号机组2013年2月17日15时09分并网成功,标志中国东北第一个核电厂已具备发电能力。
材料四:根据辽宁省水资源评价数据,港口大连的年地下水开采量应该控制在2亿吨左右。然而为了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大连近年来的地下水开采量一直保持在3亿吨以上,属于严重超采,个人的偷采现象比较严重。
(1)根据材料一,说出2011年沈阳与大连从业人员比重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分析大连主要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3)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对辽中南地区的影响。
(4)结合材料四,分析大连地下水严重超采对当地环境和三大产业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