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右图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硫主要于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琉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二氧化琉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4)酸雨的危害有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3年1月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被网友戏称为十里“霾”伏,自强不“吸”,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两者的差异在于雾的相对湿度比霾大,霾的固体悬浮物较雾多。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3年1月14日20时至1月15日20时全国霾和雾天气预报。

材料二:下表为上海在2013年1月12日至17日间气温、风向、风力和天气状况的变化情况。

2013年1月部分日期的天气状况

材料三:雾霾的组成物质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为可吸入颗粒物,英文缩写为PM,它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主要于柴油车辆的尾气、燃煤等所排放的颗粒。

第二类为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材料四:雾霾污染也曾困扰伦敦,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雾日”年均多达50天。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此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各种交通污染、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

在科技手段上,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上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

(1)根据材料一,比较图示时间段内雾和霾在我国空间分布上的异同。
(2)上海在2013年1月14日至15日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灰霾天气,分析形成灰霾天气的大气条件。
(3)上海在1月15日灰霾天气后,经历了怎样的天气过程?判断依据是什么?该天气过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北京和上海都在2013年1月间出现了连续性的雾霾天气,比较导致两城市雾霾天气的物质的异同。
(5)冬季的逆温现象会加剧大气污染,造成灰霾持续不退,其原因是什么?
(6)结合污染物和伦敦治污的启示,谈谈该如何治理霾?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传统生猪养殖,猪舍简陋、粪污随意排放,导致蚊鼠成灾、病疫多发。下图示意广西金秀县高架网床清洁养殖猪舍。


分析使用高架网床猪舍养猪有助于减轻当地养殖污染的原因。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所谓面源污染是指“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的,并以广域、分散和微量的形式存在的一种污染物”。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之一。

简述如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可以有效减少北京市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A.人工降雨,加快污染物的沉降B.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
C.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D.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洲原产的作物品种极其多样且独特,今天我们熟知的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辣椒、番茄南瓜、玛咖等农作物均是从南北美洲引种。

下图为南美洲秘鲁地形图,该国南部山区干湿季分明,有一种近3000年历史的古老农业生产技术,该技术将土地开垦为垄沟相间的形式,用沟内泥土将垄培高,沟内蓄水。科学家发现这一技术生产的当地作物,无论是个头、产量、稳定性均优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秘鲁首都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以多雾著称,且空气质量常年较差。

(1)分析美洲原产作物品种极其多样且独特的原因。
(2)简要描述秘鲁的地形特征。
(3)指出秘鲁山区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优点。
(4)分析利马空气质量常年较差的原因。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图,回答问题。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酸雨已成为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材料:酸雨是指PH 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性越大,pH 值越低;碱性越大,pH 值越高。


(1)描述华东地区PH 值曲线变化状况,并归纳华东地区酸雨的季节变化特征。
PH 值曲线变化:
酸雨的季节变化特征:
(2)分析华东地区酸雨强弱的季节变化与气象、气候条件的关系。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京津唐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l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结合材料,指出我国京津唐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雾霾是漂浮在大气中的 PM2.5 等尺寸微粒、粉尘、气溶胶等粒子,在一定的湿度、温度等天气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下图为2018 年1月14日我国雾霾分布图。

材料二 2018年1月16 日,据气象专家称,未来一周连续两股强势的冷空气造访江苏,将彻底终结 此轮雾霾天气,届时江苏各地气温将会有大幅下降,开启湿冷模式。

(1)此次雾霾天气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________平原,根据此次雾霾出现 的时间推测此次雾霾的主要污染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雾霾天气的危害。
(3)为什么说此轮冷空气的到来将彻底终结雾霾天气?
(4)简述减少雾霾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辽宁省三大城市从业人员比重数据


材料二:2011年辽宁省三大城市大气污染排放的相关数据


材料三: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位于瓦房店市东岗镇,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建设的核电项目,是中国首次一次同意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核电项目,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站。1号机组2013年2月17日15时09分并网成功,标志中国东北第一个核电厂已具备发电能力。

材料四:根据辽宁省水资源评价数据,港口大连的年地下水开采量应该控制在2亿吨左右。然而为了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大连近年来的地下水开采量一直保持在3亿吨以上,属于严重超采,个人的偷采现象比较严重。

(1)根据材料一,说出2011年沈阳与大连从业人员比重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大连主要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3)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对辽中南地区的影响。
(4)结合材料四,分析大连地下水严重超采对当地环境和三大产业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