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减少灰霾天气 | B.减少紫外线辐射 |
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 D.消除酸雨危害 |
2017年9月14--15日,一场罕见的雾霾突袭了新加坡。下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新加坡这次雾霾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 |
B.由于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导致 |
C.由于苏门答腊岛“烧芭”(烧火开荒)形成的烟雾飘来导致 |
D.“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 |
A.马六甲海峡内,风急浪高 |
B.爪哇岛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
C.苏门答腊岛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
D.马来半岛北部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
材料一:福建省是我国主要酸雨区之一。致酸污染物排放、酸性物质的省际输送、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是造成福建省区域性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图甲中,甲站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乙站位于沿海旅游城市,丙站所在城市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

材料二:2007-2014年福建省酸雨统计资料。

(1)与冬季相比,归纳甲、乙、丙三地夏季酸雨的共同特征,并从季风环流角度分析其原因。
(2)概述2007-2014年福建省受酸雨污染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依据。
(3)简析为减轻酸雨造成的危害,福建省可采取的治理措施。
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社会经济区位优势,除了科技水平高、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劳动力充足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只列举两方面)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地区部分古都分布图 河北省部分钢铁厂分布现状图
(3)京津冀地区古都较多。这些古都大多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分布有共同特征。据左图分析,古都分布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实施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4)结合右图和文字材料分析,这种调整为什么能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请各答一条。
【小题1】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有关的是( )
A.①增强 | B.②增强 | C.③增强 | D.④增强 |
A.外出戴口罩 | B.多吃润肺食物 |
C.错时上下班 | D.使用空气净化器 |
A.①对近地面大气温度没影响 | B.②的强弱与纬度呈正相关 |
C.③的强弱取决于气温的高低和云量的多少 | D.④的强弱决定昼夜温差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红色预警:12月19日6时至12月22日2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请市民做好健康防护,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左图为北京市该日PM2.5浓度变化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左图中PM2.5浓度高峰出现时段( )
A.风力强劲 | B.工地扬尘增多 | C.阴雨绵绵 | D.汽车尾气激增 |
A.①减弱 | B.②减弱 | C.③增强 | D.⑤增强 |
A.![]() | B.![]() |
C.![]() | D.![]() |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剧增,机动车尾气已成为重庆城区大气的重要污染物。为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5月起,重庆市实施机动车新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下图中的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辐射的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改变大气的
A.组成成分 | B.运动速度 | C.垂直分层 |
A.增强 | B.减弱 | C.不变 |
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它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10km,造成空气普遍浑浊。近年来霾天气在我国越来越频繁出现。
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关于霾在我国发生频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南方多于北方②东部多于西部③城市多于农村④冬季多于秋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 | B.![]() |
C.![]() | D.![]() |
A.形成以核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B.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C.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 |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
材料一: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两者的差异在于雾的相对湿度比霾大,霾的固体悬浮物较雾多。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3年1月14日20时至1月15日20时全国霾和雾天气预报。

材料二:下表为上海在2013年1月12日至17日间气温、风向、风力和天气状况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雾霾的组成物质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为可吸入颗粒物,英文缩写为PM,它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主要于柴油车辆的尾气、燃煤等所排放的颗粒。
第二类为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的工业窑炉与锅炉,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材料四:雾霾污染也曾困扰伦敦,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雾日”年均多达50天。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此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各种交通污染、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在科技手段上,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上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
(1)根据材料一,比较图示时间段内雾和霾在我国空间分布上的异同。(2)上海在2013年1月14日至15日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灰霾天气,分析形成灰霾天气的大气条件。
(3)上海在1月15日灰霾天气后,经历了怎样的天气过程?判断依据是什么?
(4)结合污染物和伦敦治污的启示,谈谈该如何治理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