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滑坡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泥石流灾害从成因上归属于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天文灾害
【小题2】可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措施有
A.将居民迁移到安全的平原地带
B.完全禁止采矿,停止对岩体的破坏
C.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D.做好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北京沙尘传输示意图”。关于沙源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沙源地气候湿润  
B.第二条路径的沙源主要于蒙古国
C.干旱、缺水是沙源地的共同特征
D.第一条路径带来降水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在所有自然灾害中的影响巨大,随着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财富的高度密集,气象灾害致灾因予强度、承灾体等都发生了变化,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读下面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我国不同类型气象灾害年均变化情况及应对措施。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自然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造成牛栏江发生山体塌方形成堰塞湖,距离下游的鲁甸县龙头山镇仅8.2公里。下图为牛栏江堰塞湖图。

从地形、地质条件分析牛栏江堰塞湖形成原因及堰塞湖形成后的应对措施。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5年1月份长江中下游甲地区出现严重的气象灾害,下图为2015年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与甲地区2015年1月20日8时气温垂直分布图。

说明甲地区该次气象灾害可能形成的灾害类型及成因。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小题1】从表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A.自然灾害强度减小了
B.自然灾害的频率低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小题2】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0年1月4日,山体滑坡导致中国、巴基斯坦边境一条河流被堵塞,形成堰塞湖。因堰塞湖形成于深夜,导致部分熟睡村民被困水中,甚至死亡。

分析图示堰塞湖将对该地区救援工作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06年夏季重庆气候异常,遭受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干旱,旱情持续90天,重庆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90.7多亿。据此结合下图回答下题。

简述2006年重庆干旱特征及其自然原因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14度°C。下图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19日夜间-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右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下列措施中与“羽绒服”防冻原理最相似的是
A.覆盖地膜B.燃烧烟幕C.往桔园里的沟渠灌水D.往橘树附近空气喷水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图a为2002年10月30日由卫星所拍摄意大利西西里岛某灾害发生后第4天的影像,图b为该地区的等高线图。回答28-30题。

【小题1】据图判断,该灾害最可能是
A.森林火灾B.火山喷发C.龙卷风D.沙尘暴
【小题2】此图所示灾害发生区盛行风向是
A.西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小题3】图片说明,在灾害监测中
A.遥感技术町以发挥巨大作用
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C.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D.雷达导航技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