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自然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造成牛栏江发生山体塌方形成堰塞湖,距离下游的鲁甸县龙头山镇仅8.2公里。下图为牛栏江堰塞湖图。
从地形、地质条件分析牛栏江堰塞湖形成原因及堰塞湖形成后的应对措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01-17 10:29: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冻雨是指以液态降落的雨,与地面或暴露物体接触时冻结所致。
材料二 下图为某地1月20日某时的天气形势图。
(1)此时,最可能出现冻雨天气的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地,试解释其原因。
(2)列举冻雨天气带来的主要不利影响。
同类题2
2007年,我国旱涝并灾的情况明显。我国往年易受洪涝影响的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省区,发生了罕见旱情,一些地区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与此同时,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西南、西北等地发生了山洪灾害。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我国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B.受副高控制范围广
C.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大
D.多受大陆气团控制
【小题2】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形成因素是( )。
A.季风活动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同类题3
风暴潮是指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风暴潮对海岸平原地区的危害。
(2)简述我国环渤海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地减少风暴潮造成的损失。
同类题4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低温冻害主要是因为强冷空气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2015年1月28日至2月3日,贵州东南部地区持续低温,部分路段出现道路结冰,高海拔乡镇及风口有电线积冰,茶叶、蔬菜等农作物受灾面积1.7千公顷,其中绝收1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
简析此次低温冻害可能给该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同类题5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国各地连发的高级别旱灾,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主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遭受中旱以上旱灾的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灾区中,损失最大的地区是____ ______,该地旱灾常发生于_______(季节),试说明旱灾常发生于该季节的原因。
相关知识点
选修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