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 产业转移及其类型
-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A.物流与市场 | B.劳动力与土地价格 |
C.能源与原材料 | D.技术与人文环境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信息技术(IT)产业进行了第一次重大调整,IT制造业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IT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调整,即全球IT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IT产业的第二次重大调整中,许多电脑通讯制造企业纷纷转向我国广东东莞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 B.原料资源丰富 |
C.研发创新环境优越 | D.基础设施完善,生产制造成本低 |
A.获取先进技术 | B.优越的基础设施 |
C.利用当地的原料 | D.占领美国市场 |

【小题1】从转移路径看,影响全球制造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成本 | B.自然资源 |
C.工业基础 | D.技术水平 |
A.加大政策的支持,吸引制造企业回归 | B.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
C.进口东南亚等国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
材料一 下图为安徽省略图。安徽省为全国重要的流动人口输出地。全省净流出省外半年以上人口 914 万人。外流人口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占流往省外人口的 75.6% 。皖江是指长江流经安徽的河段。皖江城市带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承接长三角地区转入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
材料二 淮河全长 1000 千米,总落差约 200 米,平均比降小,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1)分析皖江城市带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原因。
(2)说明长三角地区部分产业转出的主要原因。
(3)简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对皖江城市带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4)分析淮河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小题1】据资料判断,关于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的优势条件分别是
A.京:水陆交通便利 | B.冀:现代工业基础好 |
C.津:科技人才集中 | D.冀:与京、津两市相邻 |
A.天津港保留原有的矿石运输业务的同时继续升级 |
B.河北平原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
C.促进产业向核心城市集聚 |
D.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
材料一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 500 亿度。
材料二 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工业。有专家指出,对外来产业要设置门槛,走绿色承接,提升式承接之路。

(1)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安徽淮南的影响。
(2)概述南通承接产业转移时对迁入产业应该设置的“门槛”。
“哭泣曲线图”示意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低人力成本的优势丧失,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下降。近年来,跨国企业将业务撤离中国,搬回本国或者移师东南亚、非洲已经渐成趋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摆脱此类困境最好应该( )
①依靠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②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④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A.纺织业与高级服装设计 | B.可口可乐饮料与服装加工业 |
C.陶瓷杯制造与汽车制造业 | D.服装加工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 |
近年来,随着大量著名的跨国IT公司的迁入,重庆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IT产业基地。为承接产业转移,重庆设立了多个特色工业园区。以“空港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毗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厂房月租金极低。园区毗邻保税港区,产品还可享受退税等政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重庆吸引IT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①土地廉价 ②水源充足 ③水运便利 ④政策优惠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A.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B.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
C.导致失业人口增加 | D.加大矿产资源开发 |

根据左图图示规律,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哪一阶段的产业( )
A.ab | B.cd | C.ad | D.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