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下图是世界主要港口航线分布图
材料二:下图是南海区位示意图
(2)分析N国吸引我国制鞋、纺织等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A.市场需求、劳动力数量 | B.科技水平、劳动力价格 |
C.劳动力素质、交通条件 | D.研发资金、市场规模 |
柚木多分布在海拔700~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喜光喜湿,适宜生长的绝对温度不低于2℃,生长旺盛期需降雨量1100~3800mm,忌土壤过湿。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柚木生产和出口国。仰光市是该国首都和最大港口,近年来,仰光市成为国际林木加工产业重要承接地。2014年,缅甸政府颁布削减天然柚木砍伐、限制原木出口条例。图示意缅甸及周边地区。

(1)从地形角度,分析甲地区有利于柚木生长的自然条件。
(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缅甸减少天然柚木砍伐对缓解乙河流域干旱灾害的益处。
(3)分析仰光市成为国际林木加工产业重要承接地的优势条件。
如果成立了一家高新技术小企业,你会选择把它安在哪里?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是“搬回市区”,即向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例如,伦敦硅环、剑桥肯德尔广场、波士顿创新区是当地政府看重的政策和规划计划;纽约硅巷成为超过500家新公司的所在地;西雅图南湖成为生命科学机构的新枢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国际上流行将新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最主要是因为( )
A.可降低运输成本 | B.可共享客户信息 |
C.能形成创新环境 | D.便于集约化生产 |
A.基础设施良好 | B.租金、税收优惠 |
C.水陆交通便利 | D.劳动力丰富廉价 |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 | B.能源资源 | C.环境承载力 | D.市场需求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 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 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

(1)普通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属于什么导向型?
(2)请从区位方面分析该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往B地的原因。
(3)试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规划了180个产业集聚区,又获得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支持,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下图为2007~2015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分布图。值越高,表示越能吸收产业转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自东向西逐渐升高 | B.自南向北逐渐升高 |
C.自郑州向周边地区降低 | D.全省高低区分布均衡 |
A.土地资源最丰富 | B.基础设施最完善 |
C.最接近东部地区 | D.劳动力最廉价 |

【小题1】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
A.煤炭工业 | B.汽车生产研发业 | C.宇航业 | D.服装加工业 |
A.环境优美 | B.劳动力成本低 | C.资金丰富 | D.市场环境好 |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广泛应用于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会计、客户服务、研发、产品设计等众多领域,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工业基础雄厚 | B.大量廉价劳动力 | C.便利的交通 | D.教育水平较高 |
A.IT产业迅猛发展 | B.自然资源丰富 | C.便利的交通 | D.消费市场广大 |
大湄公河次区域(简称GMS)是指湄公河流域的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東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省(如下图所示)。目前,中国对该区域其他国家的投资遍布各行各业。裾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在老挝注册的中资企业有615家。其中制造企业最多,为163家,农、林、牧、渔企业为155家,采矿企业为135家,贸易租赁与商业服务企业为66家,零售批发企业为50家,建筑企业为25家,能源(水电、家电以及生物能源)企业为14家,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为7家。自2006年起,東埔寨开始在西哈努克港与中国公司合作建设经济特区。自2016年5月起,老挝政府采取措施严控原木交易及禁止出口未加工木产品。

(1)分析老挝吸引中国大量制造业企业投资的原因。
(2)简要说明中国的投资对柬埔寨、老挝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析老挝政府限制原木交易及禁止出口未加工木产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