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江)济渭(河)”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开凿隧道隧洞穿越秦岭,将汉江水引入渭河。2017年11月25日,该工程秦岭隧洞出口段6500米隧洞正式贯通,这标志着世界第二长水利隧洞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引汉济渭工程沿线植被变化体现了
【小题2】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小题1】引汉济渭工程沿线植被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B.垂直地域分异 |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
A.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 B.都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
C.因流经不同区域,渭河含沙量更大 | D.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
A.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
C.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
南四湖是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湖水平均水深1.5米,直接入湖河道53条,集水产、水运、控洪、排污、水源等多功能于一身,是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1982~2012年南四湖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面积由大幅缩减,以下为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1)分析南四湖自然水域面积变化的可能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3)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1982~2012年南四湖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面积由大幅缩减,以下为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1)分析南四湖自然水域面积变化的可能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3)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南水”进京后,将向密云水库输水以回补水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密云水库有些年份水量减少,其自然原因有
①北京地区地表蒸发减少 ②降水减少 ③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加 ④密云水库下渗增加
【小题2】为保护密云水库的水源质量,在水库周边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小题3】“南水”回补密云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小题1】密云水库有些年份水量减少,其自然原因有
①北京地区地表蒸发减少 ②降水减少 ③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加 ④密云水库下渗增加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A.修复河道,引水灌溉 | B.垃圾填埋,污水回收 |
C.封山育林,涵养水源 | D.梯级开发,修建电站 |
A.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 B.减少山区水土流失 |
C.积蓄能量发展水电 | D.加大水资源的储备 |
素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之称的丹江口水库位于南阳盆地西侧,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用封闭式渠道设计)的起点。南阳盆地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水质的关键区域。下图为南阳盆地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择丹阳口水库作为水源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小题2】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水质的目的,南阳盆地的农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择丹阳口水库作为水源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A.距离目的地近 | B.水量大 | C.无结冰期 | D.海拔较高 |
A.山区林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 B.平原区缩小种植规模 |
C.库区周边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 D.河湖区禁止水产养殖 |
国家计划将西藏的水调往西北地区,以解决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藏水北调工程以雅鲁藏布江作为水源地的原因有( )
①可自流到西北 ②水源充足 ③距离较短 ④水质洁净
【小题2】藏水北调线路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有( )
①地质条件复杂 ②台风灾害频繁 ③人口外迁量大 ④跨越河流多
【小题1】藏水北调工程以雅鲁藏布江作为水源地的原因有( )
①可自流到西北 ②水源充足 ③距离较短 ④水质洁净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①地质条件复杂 ②台风灾害频繁 ③人口外迁量大 ④跨越河流多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下游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图13为“‘引江济汉’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受“引江济汉”工程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小题2】修建“引江济汉”水利工程,有利于

【小题1】受“引江济汉”工程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 B.地下径流 | C.蒸发与蒸腾 | D.水汽输送 |
A.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改善中线供水水质 |
B.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了内河航运效率 |
C.减轻长江中游地区洪灾威胁,改变了河流的补给类型 |
D.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可能引发的水安全问题 |
截止2017年8月1日,南水进京总水量已突破25亿立方米。读“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丹江口地区较北京
【小题2】南水北调工程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小题3】南水北调对北京的影响有

【小题1】丹江口地区较北京
A.雨季时间短 | B.年降水量少 |
C.下渗作用弱 | D.水资源丰富 |
A.降水 | B.下渗 |
C.植物蒸腾 | D.地表径流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 B.水资源短缺得到彻底解决 |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 D.利于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
下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在输水工程中,输水道采用明渠和暗渠两种方式,明渠输水采用与沿线河流立交方式,不与地表水发生水体交换,喑渠则采用地下涵管输水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明渠、暗渠输水道如此设计主要目的是( )
【小题2】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季节性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小题1】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明渠、暗渠输水道如此设计主要目的是( )
A.避免水分蒸发 | B.节约耕地资源 | C.确保水质良好 | D.保障水量供应 |
A.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 B.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
C.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 D.改善土壤肥力和性状 |
水资源频频告急,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国务院决定实施引黄济津,即从位于山东聊城市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全长586千米。引黄济津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因为相关地区河道污染严重,调水被迫多次改线。这次调水仅因为污水问题,就要损失用水4 000多万立方米。近年来我国每天污水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全国约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据此回答下题。
此次调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 )
①引长江的水进入华北地区 ②引珠江的水进入华北地区 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开挖入海新河
此次调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 )
①引长江的水进入华北地区 ②引珠江的水进入华北地区 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开挖入海新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下题。


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