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惠及沿线4200多万居民。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中线工程中的起点丹江口和终点北京的气候类型名称和共同成因。
(2)结合丹江口和北京的降水特征,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水资源调配上的合理性和存在的弊端。
(3)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上的扬州和北京为例,说明沿线自然景观有哪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西线工程起点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纬度位置与丹江口差不多,但是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两地的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1)据图说出中线工程中的起点丹江口和终点北京的气候类型名称和共同成因。
(2)结合丹江口和北京的降水特征,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水资源调配上的合理性和存在的弊端。
(3)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上的扬州和北京为例,说明沿线自然景观有哪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西线工程起点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纬度位置与丹江口差不多,但是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两地的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达1600万吨。下图所示三个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甲图所示地区城市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跨流域调水和海水淡化等。其中目前比较可行的是________,简述选择该措施的理由。
(2)乙图所示地区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湿润区和河流入海口,但仍有严重的缺水问题,试分析该地区城市缺水的人为原因。
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启用。其工程主要包括: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郑州附近的穿黄工程、天津段和北京段的管涵工程。图为中线工程简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2】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加固工程带来的影响有( )
①增加供水量 ②库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加重 ③提高水库对汉江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能力 ④提高水库水位,增加了供水速度
A.可自流供水的线路长 | B.沿线人口、城市密集 |
C.可调水量大 | D.工程量小 |
①增加供水量 ②库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加重 ③提高水库对汉江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能力 ④提高水库水位,增加了供水速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读我国“水资源分布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
(2)上述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南水北调的可行性?

(1)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
(2)上述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南水北调的可行性?
2014年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通水一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丹江口水库大坝建成于1973年,2012年大坝加高,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从该水库调走的水资源占河流径流总量的 24%,远超国际跨流域调水规定15%的上限。北京段除末端800米外,沿线都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
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左图)和水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循环示意图(右图)。

材料三:为保护汉江流域山区生态,对坡耕地采用了“石坎梯田”(下图)的整治模式。

(1)材料二图所示环节中能正确表示南水北调的是 ,(填序号),该水利工程对受水地区的社会水循环影响较大的环节是 。(填序号)
(2)简述北京段输水管道深埋地下的原因。
(3)说明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主要目的,并分析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4)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石坎梯地”在保持水土方面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丹江口水库大坝建成于1973年,2012年大坝加高,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从该水库调走的水资源占河流径流总量的 24%,远超国际跨流域调水规定15%的上限。北京段除末端800米外,沿线都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
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左图)和水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循环示意图(右图)。

材料三:为保护汉江流域山区生态,对坡耕地采用了“石坎梯田”(下图)的整治模式。

(1)材料二图所示环节中能正确表示南水北调的是 ,(填序号),该水利工程对受水地区的社会水循环影响较大的环节是 。(填序号)
(2)简述北京段输水管道深埋地下的原因。
(3)说明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主要目的,并分析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4)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石坎梯地”在保持水土方面所起的作用。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调水顺利进京(如图所示)。由于地面起伏,调水过程中,有的地段能够自流,有的地段需要人工提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黄河以南自流
B. 黄河以北自流
C. 黄河南、北均自流
D. 黄河南、北均不自流
【小题2】工程进入常态化运行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京津地区,雾霾减少
B. 京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
C. 丹江口地区,云量增加
D. 丹江口地区,昼夜温差减小
【小题3】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
①江淮地区伏旱 ②江淮地区梅雨③华北地区春旱 ④华北地区夏涝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左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引江济汉”工程作为中线工程的组成部分,于2010年3月在湖北荆江河段与汉江之间开工(右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汉”工程对水循环的影响。
(2)从自然角度分析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优势条件。
(3)说明“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的作用。
(4)说明丹江口水库作为华北未来可持续供水水源地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读“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华北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
②南方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小
③华北降水变率小,径流量分布不均
④南方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量
【小题2】南水北调东线中,不需人工抽水站,可实现自流供水的河段是 ( )
【小题3】2013年12月8日,东线一期工程通水,特大城市淄博率先用上了长江水。淄博( )

【小题1】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华北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
②南方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小
③华北降水变率小,径流量分布不均
④南方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A.长江—淮河段 |
B.淮河—黄河段 |
C.淮河—海河段 |
D.黄河—海河段 |
A.应大幅度降低水价 |
B.应减少抽取地下水 |
C.可大力发展制革业 |
D.可减少喷滴灌设施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为原因:___________。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办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工程。
(4)从经济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意义。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为原因:___________。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办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工程。
(4)从经济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意义。
读华北地区重力卫星揭露华北地下水亏损曲线、利用GRACE卫星测量的华北地区地下水储量变化示意图及网上热门评论(截取部分网友观点)。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华北地区地下水深度变化特点及成因,理解正确的是
A.因为靠近海洋,华北平原不会形成世界最大地下水亏损区 |
B.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C.黄土高原地区地势高,是地下水下降快的主要原因 |
D.河流少,地下水补给少是华北地下水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 |
A.河南和河北网友说出了地下水深度变化的工农业生产的原因 |
B.北京网友说出了地下水深度变化的根本性原因 |
C.山东网友指出了应对地下水深度变化的关键措施 |
D.湖北网友指出的重要措施可以缓解华北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