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千岛湖引水工程从千岛湖取水,沿线以隧洞、管道等输水方式,最终将水输送到杭州及嘉兴各县市,以有效缓解这些地区目前优质饮用水短缺的状况。
(1)因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造成杭州、嘉兴等城市水质恶化,出现___型缺水。
(2)从千岛湖引水的角度看,千岛湖湿地具有的重要价值是______。
(3)千岛湖引水工程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4)千岛湖引水工程对于杭州、嘉兴等城市的重要意义有_______、______等。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千岛湖引水工程从千岛湖取水,沿线以隧洞、管道等输水方式,最终将水输送到杭州及嘉兴各县市,以有效缓解这些地区目前优质饮用水短缺的状况。
(1)因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造成杭州、嘉兴等城市水质恶化,出现___型缺水。
(2)从千岛湖引水的角度看,千岛湖湿地具有的重要价值是______。
(3)千岛湖引水工程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4)千岛湖引水工程对于杭州、嘉兴等城市的重要意义有_______、______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iPhone 6是美国苹果公司在2014年9月9日推出的一款手机。
材料二:iPhone6硬件供应链结构图。

材料三:微信曲线图

(1)iPhone6零部件供应商数量最多的国家是 ,与日本相比,该国零部件加工的利润率较 ,主要原因是 。
(2)iPhone6零部件由很多国家供应,这反映了 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3)如我国为iPhone6提供零部件的企业在国内进行产业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可能是 。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苹果公司的生产模式中获得的启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要特别做好哪些环节?
(5)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华为在欧洲的英国设立了总研发机构,华为公司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其主要目的是 。
(6)苹果、华为手机一般以 运输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
材料一:iPhone 6是美国苹果公司在2014年9月9日推出的一款手机。
材料二:iPhone6硬件供应链结构图。

材料三:微信曲线图

(1)iPhone6零部件供应商数量最多的国家是 ,与日本相比,该国零部件加工的利润率较 ,主要原因是 。
(2)iPhone6零部件由很多国家供应,这反映了 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3)如我国为iPhone6提供零部件的企业在国内进行产业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可能是 。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苹果公司的生产模式中获得的启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要特别做好哪些环节?
(5)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华为在欧洲的英国设立了总研发机构,华为公司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其主要目的是 。
A.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 B.提高中国科技竞争力 |
C.利用熟练生产工人 | D.充分利用当地零部件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工程。
(4)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河至________ (城市)。
B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水库至________ (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 ________江和________江至________河。
(5)输水可能对华北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6)华北平原农业用水高峰期在( )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_。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工程。
(4)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河至________ (城市)。
B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____水库至________ (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 ________江和________江至________河。
(5)输水可能对华北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6)华北平原农业用水高峰期在( )
A.3-5月 | B.6-8月 | C.9-11月 | D.12-2月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北差异的主要成因。
(2)南水北调东线需要逐级抽水直至过了__________才能自 流输水,该处地势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比较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各自的优缺点。
(4)缓解华北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措施除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

(1)①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北差异的主要成因。
(2)南水北调东线需要逐级抽水直至过了__________才能自 流输水,该处地势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比较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各自的优缺点。
(4)缓解华北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措施除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
陡甘宁盆(盆池县)环(环县)定(定边县)扬黄工程是国家建设的大型电力扬水工程。该工程源自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多数设施分布在毛乌素沙漠边缘。读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建设盐环定扬黄工程主要是为了
A.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 B.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
C.缓解电力紧张趋势 | D.修复当地生态环境 |
A.输水量 | B.人口密度 | C.线路长度 | D.地形起伏 |
A.资金不足 | B.技术难度大 | C.风沙灾害严重 | D.泥沙淤积严重 |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全长1432千米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 )
A.1—5月 | B.6—8月 | C.9—10月 | D.11—12月 |
A.实行季节性水价 | B.增加引水线路 | C.提倡节约用水 | D.修建水库 |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黄河含沙量过大
③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黄河含沙量过大
③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③④ | D.④⑤⑥ |
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的文章,引 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①减少工程量
②运水节约,取水方便
③调节沿途气候
④减少水污染
A.②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③ |
A.交通不便 |
B.迁移人口较多,拆迁费用大 |
C.地质环境复杂 |
D.气候条件恶劣 |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 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
C.造成沿线地区的土地次生盐碱化 | D.加剧输入区的水土流失 |
青藏高原贯穿输水隧道全天候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拟通过开凿雅鲁藏布江谷地至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深长贯穿隧道,在雅鲁藏布江干流峡谷地段筑坝截流,支流帕隆藏布江蓄水,利用区域地形高差将雅鲁藏布江部分水量调入柴达木盆地。下图为输水隧道示意图。
【小题1】选择雅鲁藏布江作为水源地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 B.地质条件稳定,自然灾害少 |
C.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 | D.环境承载力强,生态修复快 |
A.完全修复山地冰川 | B.促进农牧业和生态渔业大力发展 |
C.增加森林储备,发展木材产业 | D.缓解工农业用水短缺问题 |
截至2015年12月3日,进京“南水”已达8.12亿立方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黄河含沙量过大
③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
⑤减小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⑥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小题2】“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问题
【小题3】北京市继续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小题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黄河含沙量过大
③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
⑤减小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⑥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③④ | D.④⑤⑥ |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问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 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
C.加快“南水”入户 | D.引导家庭节约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