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近100年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转移至日本,然后到韩国,2012年中国成为造船业第一大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有( )
【小题2】下列关于当前造船业向我国转移对我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有( )
A.发达的科技 |
B.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和承接国的优惠政策 |
C.接近原料产地 |
D.国际贸易的发展 |
A.对沿海地区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B.促进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升级 |
C.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 |
D.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
下表为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 | 生产成本/元 | 市场平均价格/元 | |||
技术 | 原料 | 劳动力 | 其他 | ||
甲 | 1.2 | 6 | 11 | 3 | 30 |
乙 | 1.2 | 6 | 20 | 6 | 30 |
【小题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将会在两地之间发生转移,其转移的方向及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从甲市向乙市转移——技术 | B.从甲市向乙市转移——动力 |
C.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劳动力 | D.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市场 |
A.不利于乙地产业结构升级 |
B.促进甲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
C.导致甲地大量工人失业 |
D.提高了乙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
我国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从新疆输送主要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以满足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需求。西气东输二线干线管道设计输气规模300亿立方米/年,于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气,途经13个省区市。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气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二线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拓展我国能源进口渠道 ②减轻京津唐地区的酸雨污染
③进一步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改善东部供气区的大气环境
【小题2】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主供气源主要来自中亚的哪些国家?( )
【小题3】下列关于对沿线13个省区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西部地区脆弱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②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有利于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

【小题1】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二线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拓展我国能源进口渠道 ②减轻京津唐地区的酸雨污染
③进一步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改善东部供气区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 | B.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
C.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 D.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
①使西部地区脆弱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②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有利于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小题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
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
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
A.科技发达 |
B.交通便利 |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
D.第三产业发达 |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①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小题2】由图可知 (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小题1】影响①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 | B.劳动力 | C.技术 | D.交通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O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上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
【小题2】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将直接影响( )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
A.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升级 |
B.甲、乙类型企业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
C.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 |
D.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
A.环境质量 | B.交通密度 |
C.城市化水平 | D.就业结构 |
读下图“X、Y、Z三个外资的企业生产、销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三家外企在中国选址考虑的最主要区位因子是
【小题2】X、Y、Z对应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小题1】三家外企在中国选址考虑的最主要区位因子是
A.市场因子 | B.原料因子 | C.劳动力因子 | D.技术因子 |
A.纺织、汽车、服装 | B.钢铁、服装、纺织 |
C.汽车、制鞋、电子装配 | D.纺织、电子装配、钢铁 |
下图为“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我国能源生产基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 B.我国的能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
C.潜在进口通道主要是指从俄罗斯等地进口油气资源 | D.东部沿海核电开发带布局的主要原因是便于原料进口 |
A.新疆基地:石油、天然气,土地荒漠化 |
B.山西基地:煤炭、沼气,酸雨、水土流失 |
C.西南基地:水能、煤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
D.蒙东基地:水能、风能,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位于湖北和河南省之间丹江口水库,2014年秋后,将向该工程沿线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的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北方缺水的主要原因有A.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 | B.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
C.城市化水平高 | D.水资源总量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
A.减少了三峡的发电量 | B.提高了三峡的防洪标准 |
C.改善了北方的投资环境 | D.缓解了北方争水的矛盾 |
国务院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下图),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某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图示区域每年防洪压力较大的原因,绘制了下面框架图,请帮助他们完成。

(2)国家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是由于本区域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优势条件。
(3)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1)某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图示区域每年防洪压力较大的原因,绘制了下面框架图,请帮助他们完成。

(2)国家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是由于本区域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优势条件。
(3)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