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位于湖北和河南省之间丹江口水库,2014年秋后,将向该工程沿线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的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北方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A.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
B.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C.城市化水平高
D.水资源总量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小题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产生的影响有
A.减少了三峡的发电量
B.提高了三峡的防洪标准
C.改善了北方的投资环境
D.缓解了北方争水的矛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多选题 更新时间:2017-09-14 02:48: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衡的,存在着明显的富集区和贫乏区。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的资源问题是 ( )
A.水资源日趋紧张的问题
B.资源的严重浪费问题
C.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发展不协调问题
D.土地资源压力过大问题
【小题2】由于工程沿线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用煤,从而将有效降低城市环境的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白色污染
D.重金属污染
【小题3】沿西气东输干线自西(轮南)向东(上海),下列地理事物变化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
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C.自然资源越来越充足
D.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同类题2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材料二 2014年12月27日上午10时30分,随着北京市长王安顺宣布通水成功,团城湖明渠末端闸缓缓开启,历经15天千里奔腾的长江水流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团城湖明渠,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实现通水目标。
材料三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发展农业应采取的对策。
(3)简述图中中线调水线路布局的优势。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同类题3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日前获得国家批准,这一宏伟的世纪工程正式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南水北调工程近斯立项的单项工程有三项:即东线第一期工程的江苏段三阳河工程、山东段济平干渠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根据材料判断下面小题:
【小题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远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小题2】和最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
A.航运设施工程
B.灌溉工程
C.节水工程
D.治污工程
【小题3】国家决定提高自来水价格,其根本目的是
A.增加治理水污染的资金
B.加快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
C.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D.解决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
同类题4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重视水利,修建了大量著名的水利工程,惠及当代和后人。郑国渠系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千米,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同时兼有其他环境效益。
材料二 下图示意秦代郑国渠与西汉白渠经行路线。
(1)分析秦囤修建郑国渠的原因,并评价其选线的合理性。
(2)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抬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请说明原因。
(3)分析郑国渠、白渠的修建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
同类题5
我国的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读中国的玉米带分布图和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玉米带分布地区夏季气候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美国玉米带主要分布在图中_________(填写数字序号)。
(2)与甲地相比,丙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
(3)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影响美国乳畜带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和饲料供应。
(4)为了缓解乙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连接了_________、黄河、_________和海河四大流域。南水北调工程最可能造成北方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
(5)与美国的玉米带相比,简析制约我国玉米带发展的主要经济区位因素。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