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阅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后,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压力 |
B.有利于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 |
C.有利于改善上海市环境质量 |
D.有利于上海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
A.距离上海市近,地理位置优越 | B.水陆交通便利 |
C.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 | D.矿产等资源丰富 |
阅读材料和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2)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成对上海有哪些影响?
材料 迪士尼乐园是世界知名的现代主题公园。
世博会结束后,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肖然启动,将于十二五期间建成。建成后将带动总计上万亿的GDP总值,预料可为当地创造5万个新职位。消费市场方面,中国内地80%以上客流将被吸引至上海,甚至包括大量的亚洲游客。
(1)简述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的原因。(2)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成对上海有哪些影响?
读我国某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该资源调入地位于
【小题2】图中的资源调配可以

【小题1】图中该资源调入地位于
A.东北地区 | B.东部地区 |
C.中部地区 | D.西部地区 |
A.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
B.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
C.减轻中部地区土地盐碱化状况 |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黄河含沙量过大
③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黄河含沙量过大
③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③④ | D.④⑤⑥ |
传统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制造业,而制造业的兴衰则主要表现为工业化和去工业化。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的现象,最早始于美国。不同的去工业化模式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较显著的区域性去工业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美国出现去工业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土地和工资生产成本低
②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
③科技发展和产业外迁
④经济效益降低,实体经济地位下降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东部地区 | B.中部地区 |
C.西部地区 | D.西北地区 |
A.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B.形成新的就业机会 |
C.出现制造业空心化问题 | D.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
②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也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
③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④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
②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也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
③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④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A. 四川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鄂尔多斯高原 D. 柴达木盆地
【小题2】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变化不会造成
A. 东部雾霾问题得以缓解 B. 东部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C. 西部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D. 西北荒漠化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小题1】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A. 四川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鄂尔多斯高原 D. 柴达木盆地
【小题2】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变化不会造成
A. 东部雾霾问题得以缓解 B. 东部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C. 西部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D. 西北荒漠化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贵州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具有的优势条件。
(2)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业转移对贵州省的有利影响。
材料一 随着东部地区各项成本的不断攀升,我国中西部地区逐渐依托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贵州省人力资源丰富,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529.59万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2.5%。2015年贵州省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材料二 下图为贵州省铁路线路图。

(1)分析贵州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具有的优势条件。
(2)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业转移对贵州省的有利影响。
读我国产业转移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的是( )
【小题2】近年来,造成珠三角地区众多外资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因素不包括( )

【小题1】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的是( )
A.劳动力素质高 | B.地价低廉 |
C.濒临港澳,靠近东南亚 |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A.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处于劣势 |
B.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 |
C.靠近原料供应和能源基地 |
D.扩大市场范围 |
下图为内地某知名体育服装品牌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80年代该台湾企业家选择泉州而非沿海其它城市作为代工生产地,主要原因应是
【小题2】内地该品牌服装总部于2009年由泉州迁往厦门。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小题1】1980年代该台湾企业家选择泉州而非沿海其它城市作为代工生产地,主要原因应是
A.个人乡土情感 | B.国家政策优惠 |
C.泉州地价便宜 | D.内地市场广阔 |
A.原料和市场 | B.交通便捷度 |
C.劳动力资源 | D.城市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