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小题2】苏州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①土地资源、水资源紧张 ②劳动力短缺,人才不足 ③污染严重,环境成本过高 ④政策限制,资金匮乏
【小题3】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小题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水运交通便利 | B.当地市场广阔 |
C.科技实力较强 |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
①土地资源、水资源紧张 ②劳动力短缺,人才不足 ③污染严重,环境成本过高 ④政策限制,资金匮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大规模城市带 |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结构的重化工业发展 |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和能源工业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达国家对机场周边研究和开发实践较早,普遍认为未来空港经济发展将对产业区设计以及城市和大都市区的规划产生深远影响。空港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临空产业泛指以利用机场资源为主要目的,布局于机场周边的多种产业,强临空企业是其中 与机场关系更紧密的企业。
材料二:江苏与上海机场分布图

材料三:表3和表4


(1)目前除扬州泰州共用机场外,江苏省内大部分地级市都有机场,请列出现在没有机场的地级市。

(2)分析空港经济区企业集聚的主要优势。
(3)分析上海强临空企业比例明显高于南京和无锡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分析,南京空港经济区目前发展处于_______阶段,请你分析南京空港经济区进一步发展对当地的意义。
材料一:发达国家对机场周边研究和开发实践较早,普遍认为未来空港经济发展将对产业区设计以及城市和大都市区的规划产生深远影响。空港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临空产业泛指以利用机场资源为主要目的,布局于机场周边的多种产业,强临空企业是其中 与机场关系更紧密的企业。
材料二:江苏与上海机场分布图

材料三:表3和表4


(1)目前除扬州泰州共用机场外,江苏省内大部分地级市都有机场,请列出现在没有机场的地级市。

(2)分析空港经济区企业集聚的主要优势。
(3)分析上海强临空企业比例明显高于南京和无锡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分析,南京空港经济区目前发展处于_______阶段,请你分析南京空港经济区进一步发展对当地的意义。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两个重要经济区。读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珠江三角洲主要工业部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在城市职能和工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出应采取的合理化措施。
(3)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迁往长江三角洲。试分析原因。

(1)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在城市职能和工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出应采取的合理化措施。
(3)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迁往长江三角洲。试分析原因。
全球化指数Gi=(Ti+Fi)/2(Ti为区域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Fi为实际利用外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全球化指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读江苏三大区域2000~2009年经济全球化指数比较图(图8)及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三大区域相比,苏南全球化指数高的原因是( )
【小题2】下列有利于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是( )

| 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亿元) | 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元)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个) | 卫生机构数(个) | 公共图书馆(个) | 普通高校数个) |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人) |
苏南 | 288.65 | 1 067.64 | 34 022 | 5 931 | 50 | 86 | 220.93 |
苏中 | 109.20 | 855.02 | 14 399 | 3 451 | 23 | 14 | 53.29 |
苏北 | 168.71 | 685.25 | 12 067 | 4 006 | 37 | 22 | 105.01 |
【小题1】三大区域相比,苏南全球化指数高的原因是( )
A.苏南卫生机构和高校多,就业机会多 | B.苏南地形平坦开阔,劳动力丰富 |
C.苏南有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 | D.苏南工业基础好,科技实力较强 |
A.促进人口由苏北、苏中向苏南迁移 |
B.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开发苏北的矿产资源 |
C.充分发挥苏南的比较优势,促进高技术产业从苏北、苏中向苏南转移 |
D.苏北、苏中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促进对内对外开放 |
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目前很多外商选择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建厂,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原因有哪些?
(2)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你认为长三角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
(3)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气温在不断升高,专家估计,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到2013年,江苏沿海海平面将上升27毫米。这会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4)在图示区域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1)目前很多外商选择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建厂,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原因有哪些?
(2)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你认为长三角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
(3)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气温在不断升高,专家估计,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到2013年,江苏沿海海平面将上升27毫米。这会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4)在图示区域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 )
【小题2】今后,推动图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 )
①科技、教育②金融、贸易③信息、旅游④钢铁、普通服装

【小题1】图示区域( )
A.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
B.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
C.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
D.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
①科技、教育②金融、贸易③信息、旅游④钢铁、普通服装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新浪网2012年8月28日电:2011年,广东省经认定的326个省级专业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24.9%提升至2011年的31.1%。形成了虎门服装、南庄陶瓷、小榄五金等享誉国内外的区域品牌。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面不是其发展区位优势的是 ( )
【小题2】该地区工业专业镇的兴起,反映了工业生产的 ( )
【小题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面不是其发展区位优势的是 ( )
A.平坦的地势 | B.丰富的矿产资源 |
C.优越的地理位置 |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A.转移 | B.升级 | C.专业化 | D.规模化 |
A.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故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
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增加 |
D.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
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泛珠江三角洲,又叫“9+2”,是指珠江三角洲及与其联系比较密切的经济地区,包括港、澳和粤、桂、闽、赣、湘、滇、黔、川、琼9省区。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珠江三角洲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1)简要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2)材料二图中A代表的产业是什么?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A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升级工作?
材料一 泛珠江三角洲,又叫“9+2”,是指珠江三角洲及与其联系比较密切的经济地区,包括港、澳和粤、桂、闽、赣、湘、滇、黔、川、琼9省区。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珠江三角洲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1)简要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2)材料二图中A代表的产业是什么?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A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升级工作?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之后,广州南沙新区成为第六个国家级新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南沙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小题2】对比其他新区,南沙新区的优势在于 ( )。
【小题3】关于六大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关于南沙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将建设成国际智慧海滨城市、岭南水乡生态名都 |
B.将建设成粤港澳全国合作的国家级新区 |
C.将建设成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
D.第三产业将成为广州南沙新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
A.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
B.海陆位置优越,对外联系极为便利 |
C.土地面积广阔,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
D.地处侨乡、临近港澳,地缘关系优越 |
A.上海浦东新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能源较缺乏 |
B.甘肃兰州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水热资源最丰富 |
C.重庆两江新区——地处中部经济地带,政策扶持力度大 |
D.舟山群岛新区——地处江海联运枢纽地带,水旱灾害频发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材料三 2008年1月以来,享有“世界工厂”之誉的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服装、纺织、鞋帽、电子元件等产业正面临产业转移之痛,万余港企纷纷迁往湖南、江西、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区和东南亚。随着传统密集型产业在珠江三角洲的撤离,每年汹涌的民工潮或将成为历史。
(1)2003年与2002年相比,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
(2)目前我国重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 ;② 。
(3)在四大经济圈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最低,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造成珠江三角洲大批传统产业纷纷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 长江 三角洲 | 珠江 三角洲 | 京津冀 地区 | 东北 三省 | 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 (55.2%) | 23 798 | 11 335 | 13 094 | 12 957 | 61 184 |
增速均值 | 14.8% | 15.5% | 12.2% | 10.7% | 9.1% |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 6∶52.1∶41.9 | 4.9∶49.8∶45.3 | 10.0∶45.7∶44.3 | 12.8∶49.7∶ 37.5 | |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 5.1∶54.6∶40.3 | 4.1∶52.4∶43.5 | 9.5∶47.2∶43.3 | 12.5∶50.4∶ 37.1 | 14.6∶52.3∶ 33.4 |
材料三 2008年1月以来,享有“世界工厂”之誉的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服装、纺织、鞋帽、电子元件等产业正面临产业转移之痛,万余港企纷纷迁往湖南、江西、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区和东南亚。随着传统密集型产业在珠江三角洲的撤离,每年汹涌的民工潮或将成为历史。
(1)2003年与2002年相比,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
(2)目前我国重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 ;② 。
(3)在四大经济圈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最低,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造成珠江三角洲大批传统产业纷纷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