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我国某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省可能是:
【小题2】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小题1】该省可能是:
A.辽宁省 | B.江苏省 | C.台湾省 | D.云南省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略图,完成下列要求。

(1)第Ⅰ阶段,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该地区在第Ⅱ阶段经济发展迅速,试分析该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____和____的特点。
(3)试简述第Ⅲ阶段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1)第Ⅰ阶段,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该地区在第Ⅱ阶段经济发展迅速,试分析该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____和____的特点。
(3)试简述第Ⅲ阶段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下图示意河南省城市人口比重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根据图中曲线可以推断,该省(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始终最大 |
B.农业总产值在不断下降 |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
D.近年来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
随着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铁等铁路的开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同城效应更加明显,正逐步形成继纽约、东京后的全球第三大都市圈。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组成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现象或措施有利于长三角跻身世界第三都市圈的是( )
【小题2】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快速发展相比,珠三角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所减缓,其主要原因有( )
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升级困难
②资源消耗殆尽,交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③政策优势丧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④人口过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

【小题1】下列现象或措施有利于长三角跻身世界第三都市圈的是( )
A.镇江、南通、湖州等市尽力建设深水港和国际机场 |
B.绍兴、泰州等市尽快形成自成体系的服务系统 |
C.沪、宁、杭各自发展完整的工业体系 |
D.城际交往便捷度的提高带来多赢合作 |
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升级困难
②资源消耗殆尽,交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③政策优势丧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④人口过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区位商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读“大庆地区各工业部门区位商值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大庆地区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是( )
【小题2】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大庆地区采取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小题1】大庆地区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是( )
A.塑料制品制造业 | B.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C.专用设备制造业 | D.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A.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
B.发展经济与治理环境污染并重 |
C.弱化石油产业,发展环保产业 |
D.发展多种经营,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1: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材料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小题1】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小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国家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早 ②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港、澳等发达地区的最佳经济辐射带上 ③抓住了国际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外资 ④地租较低廉,劳动力丰富
材料1: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材料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小题1】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
B.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
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
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 |
①国家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早 ②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港、澳等发达地区的最佳经济辐射带上 ③抓住了国际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外资 ④地租较低廉,劳动力丰富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016年深圳市GDP达19492.60亿元,比上年增长9%,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结合上图可判断
【小题2】目前,深圳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小题3】近年来深圳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小题1】结合上图可判断
A.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近几年没有发生变化 |
B.深圳市第二产业产值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
C.深圳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最快 |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 |
A.禁止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
A.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 |
B.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
C.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资源缺乏 |
D.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日益枯竭 |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小题2】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④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分析新疆适合长绒棉生长的自然条件优势。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的有利影响。
“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城市。
(4)根据资料,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分析新疆适合长绒棉生长的自然条件优势。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的有利影响。
“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城市。
(4)根据资料,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下图为“1980~2008年深圳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
①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②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
③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 ④位于珠江三角洲,科技力量雄厚
【小题2】1990年以前深圳工业产值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 )
①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②劳动力相对不足
③工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小题1】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
①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②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
③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 ④位于珠江三角洲,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①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②劳动力相对不足
③工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