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西兰奇异果(中国猕猴桃改良而成)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果农胸前挂着大口袋,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把果实采下来,集中到开进果园的采果车上,立即运到加工车间分类、包装、降温、储存。据介绍,果实从采摘到储存必须在12小时内完成。最后,从就近的港口出口到欧美。
材料二 新西兰牧场分布图、奇异果庄园景观。

(1)简析道路两旁整齐高耸的松树墙及棚架的作用。
(2)简析新西兰北岛奇异果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3)分析新西兰牧场过度扩张导致的问题.
材料一 新西兰奇异果(中国猕猴桃改良而成)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果农胸前挂着大口袋,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把果实采下来,集中到开进果园的采果车上,立即运到加工车间分类、包装、降温、储存。据介绍,果实从采摘到储存必须在12小时内完成。最后,从就近的港口出口到欧美。
材料二 新西兰牧场分布图、奇异果庄园景观。

(1)简析道路两旁整齐高耸的松树墙及棚架的作用。
(2)简析新西兰北岛奇异果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3)分析新西兰牧场过度扩张导致的问题.
农业现代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粮食生产是农业的保障。下图为某地2009-2013年水稻单产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水稻单产连续增长的原因不包扣
【小题2】我国在东北地区推广水稻种植,较南方地区比较明显的优势表现在
【小题3】某地区农村在早稻育秧时期,为了减少寒潮、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导致谷种烂掉、秧苗冻死的损失,常用地膜覆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

【小题1】该地区水稻单产连续增长的原因不包扣
A.杂交良种的推广使用 | B.病虫害的防治较好 |
C.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 D.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
A.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 B.夏季光照时间长,稻米质量优 |
C.夏季温度较低,水分条件好 | D.降水季节变化大,更适宜水稻生长 |
A.热量条件 | B.光照条件 |
C.水分条件 | D.土壤条件 |
某同学家为了体验农耕的乐趣,在北京郊区租种了60平方米土地(相当于一个教室大小,如图),母亲计划种植时令蔬菜,父亲偏爱朱顶红的培育,同学想种自己爱吃的水果玉米。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同学查找了相关资料:
资料1 该地常年气候资料

资料2 种植水果玉米要选择土壤深厚、肥力旺盛的地块。一般地表平均气温稳定在13℃可以播种,发芽快慢和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在最适合水分范围内,土壤水分多时发芽快。水果玉米生长期较耐早,但怕涝害,浸泡一夜可能死苗,应及时排水。
资料3 朱顶红原产地的气候资料

(1)通过资料收集,该同学应最早在_________月播种水果玉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播种后,还应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措施保证最后的收获。
(2)根据朱顶红原产地的气候资料,该同学建议在租种的土地上修建温室大棚。你觉得他的建议是否可行,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3)该同学与班里老师、同学分享种植成果时,地理老师提醒他玉米的秸秆不要焚烧可以再利用。老师这样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该同学查找了相关资料:
资料1 该地常年气候资料

资料2 种植水果玉米要选择土壤深厚、肥力旺盛的地块。一般地表平均气温稳定在13℃可以播种,发芽快慢和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在最适合水分范围内,土壤水分多时发芽快。水果玉米生长期较耐早,但怕涝害,浸泡一夜可能死苗,应及时排水。
资料3 朱顶红原产地的气候资料

(1)通过资料收集,该同学应最早在_________月播种水果玉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播种后,还应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措施保证最后的收获。
(2)根据朱顶红原产地的气候资料,该同学建议在租种的土地上修建温室大棚。你觉得他的建议是否可行,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3)该同学与班里老师、同学分享种植成果时,地理老师提醒他玉米的秸秆不要焚烧可以再利用。老师这样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栗是适应气候土壤条件范围广的树种。喜光,喜土层深厚排水条件好的地区,适于果树生长的平均温度为8-15℃,树龄越小,抗寒能力越差,板栗适应多雨湿润的气候。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河南省确山县西部属于伏牛山的余脉,丘陵地形,当地板栗种植历史悠久,该县有上千棵五百年以上的古栗园,20世纪60年代,确山板栗被评为中国优良品种。近年来,确山的板栗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开始推广和鼓励当地农民大量种植板栗,并且举办板栗节来增加影响力,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当地产品单一板栗节对游客的吸引较低,由于收获难,不易保存,价格低,农民出现增产不增收,大大降低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据材料回答下题。

(1)通过材料分析,该地区种植板栗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板栗每年的产量波动比较大,这也是价格不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试分析该区板栗产量不稳定的原因有哪些。
(3)为了提高农户种植板栗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1)通过材料分析,该地区种植板栗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板栗每年的产量波动比较大,这也是价格不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试分析该区板栗产量不稳定的原因有哪些。
(3)为了提高农户种植板栗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定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1420-3941米,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种植历史悠久,有“中国薯都”之称,产品部分出口。下图为甘肃省定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定西成为“中国薯都”的优势条件是( )
【小题2】定西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了( )

【小题1】定西成为“中国薯都”的优势条件是( )
A.复杂气候,品种多样 | B.种植历史悠久,综合优势明显 |
C.濒临黄河,水源充足 | D.公路发达,利于外运 |
A.旅游产业 | B.食品加工业 | C.农业结构的调整 | D.高新技术产业 |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的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中国茶叶产区划分为西南、江南、华南和江北四大茶区,四大茶区的茶叶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分别由2009年的30%、39%、36%和5%转变为2014年的38%、33%、23%和6%,茶叶产值分别由2009年的30%、40%、20%和10%转变为2014年的31%、34%、19%和16%。据统计,中国目前茶农已超过800万,另外至少有500万以上从事茶叶销售等第三产业。
材料二 几何重心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图8a和图8b分别为我国2009~2014年茶叶产量及茶叶产值重心转移路径图。

(1)分析2009~2014年间我国茶叶生产重心整体西移的原因。
(2)请你就西南(部)茶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
材料一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的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中国茶叶产区划分为西南、江南、华南和江北四大茶区,四大茶区的茶叶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分别由2009年的30%、39%、36%和5%转变为2014年的38%、33%、23%和6%,茶叶产值分别由2009年的30%、40%、20%和10%转变为2014年的31%、34%、19%和16%。据统计,中国目前茶农已超过800万,另外至少有500万以上从事茶叶销售等第三产业。
材料二 几何重心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图8a和图8b分别为我国2009~2014年茶叶产量及茶叶产值重心转移路径图。

(1)分析2009~2014年间我国茶叶生产重心整体西移的原因。
(2)请你就西南(部)茶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
宁安市是黑龙江省唯一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市),建有黑龙江省首个内地对俄国国际物流园,每年有大量的蔬菜出口俄罗斯。近年来,宁安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到俄罗斯从事蔬菜种植,随着俄罗斯远东地区新的“菜篮子”基地的形成,宁安市“北菜南运”逐渐升温,成为蔬菜销售新渠道。下图示意宁安市位置。宁安市农民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事蔬菜种植,主要是因为( )


A.国内闲置农民多,蔬菜产业过剩 | B.远东地区气候温和,土壤更肥沃 |
C.就地生产和销售,缩短流通环节 | D.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图中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 )
①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②沟谷低洼地区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③依托多山、近海优势,发展农业观光旅游④缓坡土层深厚区发展果园和林业
①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②沟谷低洼地区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③依托多山、近海优势,发展农业观光旅游④缓坡土层深厚区发展果园和林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

(1)图中F地区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试点区,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此农业模式的自然区位条件,并说出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
(2)D地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
(3)D地分布的湿地被破坏后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材料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

(1)图中F地区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试点区,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此农业模式的自然区位条件,并说出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
(2)D地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
(3)D地分布的湿地被破坏后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了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期。”这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②热量充足、适宜喜热作物生长
③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丰富
④土壤肥沃,化肥用量少
【小题2】促使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最好的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
【小题3】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②热量充足、适宜喜热作物生长
③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丰富
④土壤肥沃,化肥用量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优良水稻品种的培育和引入 | B.大棚种植技术的发展 |
C.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 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
A.平原地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的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
B.发挥土地资源优势,高强度推进农林开发,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 |
C.西部草原区应当立足多元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实现“立体开发” |
D.山区应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