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 海河流域的整治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某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1)关于G河流域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部位于东半球 ②全部位于西半球 ③地跨东西半球 ④地跨南北半球
(2)G河流域内人口稀少,其原因是 。该流域农业生产特点是 。
(3)G河河口附近的洋流流向大致为 ,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4)判断G河自图中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5)G河径流量丰富,其成因是。
(6)分析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1)关于G河流域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部位于东半球 ②全部位于西半球 ③地跨东西半球 ④地跨南北半球
A.①④ | B.②④ | C.③ | D.③④ |
(3)G河河口附近的洋流流向大致为 ,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4)判断G河自图中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5)G河径流量丰富,其成因是。
(6)分析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小题2】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小题3】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差 |
B.没有良好的市场条件 |
C.所处位置不佳,与北京、天津、郑州等工业中心相距远 |
D.公路、铁路等交通比较便利 |
A.增加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
B.提高了煤炭资源的蕴藏量 |
C.加快了产业向国外的转移 |
D.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 B.解决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
C.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 D.减轻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
阅读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 2010年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61人作业,截止3月29日6时25分,有108人升井,l53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就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
生次生事故。
材料二王家岭煤矿位置图(图2)

材料三经过3000多名事故抢险大军的昼夜奋战,创造了救援史上
的奇迹,到4月5日,王家岭煤矿井下被困矿工ll5人获救。
【小题1】造成王家岭煤矿3·28矿难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小题2】王家岭煤矿3·28矿难发生后,抢险机械设备难以运进现场,抢险人员紧急开通了一条道路。王家岭煤矿道路交通条件较差的原因之一是其所在地
【小题3】王家岭煤矿3·28矿难说明,保证井下安全的首要问题是
材料一 2010年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61人作业,截止3月29日6时25分,有108人升井,l53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就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
生次生事故。
材料二王家岭煤矿位置图(图2)

材料三经过3000多名事故抢险大军的昼夜奋战,创造了救援史上
的奇迹,到4月5日,王家岭煤矿井下被困矿工ll5人获救。
【小题1】造成王家岭煤矿3·28矿难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地表河水,顺地层裂隙透入矿井 |
B.隔水层被穿透,地下水透入矿井 |
C.地下溶洞被凿穿,地下暗河水透入矿井 |
D.地表积雪融化,没有及时导流而透人矿井 |
A.位于渭河谷地,残丘散布 | B.位于太行山区,地形崎岖 |
C.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 D.位于低山丘陵区,多溶洞、暗河 |
A.掌握矿井的地质条件,制订并严格执行相关施工规定 |
B.保证地面道路畅通,必要时大型设备能顺利运入矿区 |
C.保证井下与地面的通讯畅通 |
D.更新采掘设备,减少井下工人数量 |
材料二:我国局部地区图(图15)

(1)指出图15中,兰州以上河段河流开发的重点,试简述其自然原因。(5分)
旅游业是近年来宁夏青铜峡市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新型产业之一。本着做大做强旅游业,青铜峡市出台了《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详细规划》。
(2)说出旅游业对青铜峡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3分)

(1)指出图15中,兰州以上河段河流开发的重点,试简述其自然原因。(5分)
旅游业是近年来宁夏青铜峡市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新型产业之一。本着做大做强旅游业,青铜峡市出台了《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详细规划》。
(2)说出旅游业对青铜峡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3分)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目前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小题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小题3】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水系或水文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
A.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 B.旅游业开发 |
C.疏浚河道 | D.发展高耗能工业 |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全部可以通航 |
B.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通航里程短 |
C.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
D.田纳西河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水量十分稳定 |
2009——2010年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寒潮不断,连连创低温记录。山西作为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在保证我国北方冬季煤炭供应中起了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山西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由以输出原煤为主转向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下图为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小题1】该地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小题2】关于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小题1】该地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自1993年以来我国已成为能源净进口国。近年来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1.5倍,法国的7.7倍,英国的5.3倍,美国的四倍以上。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过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过快 |
B.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
C.石油消耗增长过快 |
D.煤炭消耗增长过快 |
①经济增长较快 ②经济效益较低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资源利用率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E F ,理由:

(1)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E F ,理由: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a.某地区洪涝灾害频发,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b.试结合材料探究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2)以所给材料为依据,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至少三条)。
材料一: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50%到80%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
材料二:淮河干流全长1000Km,总落差约200米,平均比降小。黄河夺淮后,黄河把大量泥沙带到淮河流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严重破坏,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据统计,从16世纪到新中国成立的450年中,百年平均水灾94次,旱灾59次。
材料三:淮河流域人口在新中国成立后持续增长,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1)a.某地区洪涝灾害频发,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b.试结合材料探究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2)以所给材料为依据,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至少三条)。
图甲是某时期我国南方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要在图甲中选建水利工程以解决N居民点和下游城市缺水问题,最适合修建水利大坝的是①、②、 ③三处中哪一处,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请谈谈图中B、C两支流的开发利用方向。
(4)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1)若要在图甲中选建水利工程以解决N居民点和下游城市缺水问题,最适合修建水利大坝的是①、②、 ③三处中哪一处,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请谈谈图中B、C两支流的开发利用方向。
(4)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