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 海河流域的整治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材料一四川盆地西部山区是中国多雨地区,氓江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次,古代水灾特别严重。都江堰市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被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这个工程采取中流做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位于凹岸一侧,外江位于凸岸一侧,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鱼嘴分流排洪、飞沙堰泄沙、宝瓶口引水三大工程体系控制了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了水灾,还能灌溉300多万亩农田。
材料三汛期,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和泥沙,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溢洪逆前修有弯道,飞沙堰位于凸岸一侧。
(1)分析古代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后水灾特别严重的原因.(2)比较内、外江水量在汛期和枯水期的大小,并说明都江鱼嘴这样分流的目的。
(3)据材料说出飞沙堰泄沙防淤的工作原理。
(4)有人建议在都江堰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 ②该区能源需求量小
③可能诱发地震等自然灾害 ④移民难度大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图乙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请说明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分析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小题1】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 B.夏季降水多 |
C.冬季降水少 |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
A.水生植物增加 | B.水体富营养化 |
C.鱼的种类增加 | D.水面面积扩大 |
号称“低地之国”的荷兰.为避免海潮侵袭,在鹿特丹以南的多条河流交汇入海处修建了一系列防洪坝,统称为“三角洲工程”,如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三角洲工程对鹿特丹交通体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河海联运能力.水运更加通畅 |
B.增加河口泥沙淤积,船舶容易搁浅 |
C.改善跨河区域交通,公路运输便捷 |
D.拓展空间区域面积,发展航空运输 |
①环境污染问题 ②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③生态破坏问题 ④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材料: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甲河是其重要的支流之一。巴拉那河从源头到甲河河口处为上游。上游流经丘陵和山地,多石滩,中游多峡谷,落差大,河道弯曲,而下游河段及其支流流经平原地区。巴拉那河干流两岸覆盖着粘土,流域内尤其是上游地区曾经为发展农业生产大量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大部分种植咖啡。20世纪80年代开始,咖啡种植被玉米和豆类所取代,农村土地水土流失加剧。

(1)支流甲北部流经巴拉圭盆地,流域内分布着世界最大的潘塔纳尔湿地,也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
物集中地。分析该地区湿地的主要成因。
(2)巴拉那河上游洪峰流量多发生在每年的11月~次年2月份,甲支流跟它纬度位置相近,但其洪峰流量多发生在3~5月份。请阐述导致甲河流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根据巴拉那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提出建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猫跳河流域适宜梯级开发的条件有
A.森林茂密,含沙量较少 | B.山区地形,河流落差大 |
C.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 | D.降水均匀,径流量稳定 |
A.增加河流流量 | B.增强防洪能力 |
C.提高通航能力 | D.促进旅游发展 |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河道挖深,称为“深挖滩”,飞沙堰建设时将堰作低,称为“低作堰”,宝瓶口是将玉垒山用火烧水浇的方式开凿,最终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在河道拐弯处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外江河堤侵蚀 |
B.减轻内江河堤侵蚀 |
C.减少外江泥沙沉积 |
D.减少内江泥沙沉积 |
①深挖滩可以增加枯水期内江水量
②深挖滩可以增加洪水期内江水量
③低作堰可以控制枯水期进入宝瓶口的水量
④低作堰可以在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A.溶洞的流水溶蚀 | B.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
C.峡谷的流水侵蚀 | D.刀耕火种 |
丹麦长期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且首推风能。近年来,丹麦风能开发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向海上发展。下图为丹麦地理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将风能作为首推能源的主要原因是丹麦
A.濒临大西洋,盛行西风风力较强 | B.海域辽阔,风能发电场区位优越 |
C.风能开发历史悠久,技术力量强 | D.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
A.飓风活动频繁 | B.风大浪高 | C.大雾天气较多 | D.地震频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