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黄土沟谷特征点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点的基本类型见下图。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沟谷中点是某个沟谷段的几何中点;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城出口点)为流城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城内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
A.径流源点 | B.沟谷节点 |
C.局部侵蚀基准点 | D.裂点 |
A.山地众多一地壳隆起 | B.平原广布一流水沉积 |
C.沟壑纵横一流水侵蚀 | D.丘陵连绵一风力沉积 |
A.径流源点 | B.沟谷节点 |
C.局部侵蚀基准点 | D.裂点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分析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所流经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
(3)图示地区水资源短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1)分析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所流经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
(3)图示地区水资源短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对中国黄土高原进行的水土保持生态考察最新结果显示,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从 16 亿吨减少到本世纪的 3 亿吨左右,减幅达80%。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
【小题2】到本世纪初,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变化有利于
【小题1】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
A.黄河干流流量减少 | B.黄土高原植被增加 |
C.华北平原退耕还林 | D.下游灌溉用水增加 |
A.减缓黄河下游河床泥沙沉积量 | B.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 |
C.加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D.黄河入海口附近三角洲的发展 |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300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复的植被。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
A.6月 | B.7月 | C.8月 | D.10月 |
①雨量大
②雨量小
③蒸发(蒸腾)量大
④下渗漏失量大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A.表层土壤干化 | B.径流量增大 | C.降水量增大 | D.下渗量减小 |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 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降雨强度为 40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量少 | B.下渗率大 |
C.地面崎岖 | D.降雨历时短 |
A.流量变大 | B.流速变快 |
C.土质变松 | D.土层变薄 |
读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所经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甲区的地貌类型是什么?请从动力条件和沉积条件简述其形成过程。
(3)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

(1)分析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所经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甲区的地貌类型是什么?请从动力条件和沉积条件简述其形成过程。
(3)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
黄土高原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
读图和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读图和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 |
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 |
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 |
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
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 |
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 |
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 |
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 |
下左图为黄河干流图,下右图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小题3】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

【小题1】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 | B.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
C.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 | D.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 |
A.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
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 |
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
D.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 |
A.下游挖入海新河 | B.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
C.小流域综合治理 | D.中上游修水库 |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率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小题2】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小题1】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A.总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
B.总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总径流量 |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总径流量 |
A.增加总径流量 | B.增加地表径流量 |
C.减少地下径流量 | D.减少土壤侵蚀 |
(10分)读我国某省区在全国温度带分布图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简析B处河流泥沙含量大的原因。(6分)

(1)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简析B处河流泥沙含量大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