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甲地区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来治沙,是因地制宜治沙的成功典范。宁夏平原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塞上江南”的地理景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地区治沙工作的成效是
①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使固沙植物生长
②沙障固沙成本低且省时省力,应大规模推广
③区内“三北”防护林工程像绿色的生态屏障,保护工农业生产基地免受风沙危害
④固沙工程抵御了腾格里沙漠的南侵,保障了包兰铁路的畅通无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中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3】宁夏平原农业生产F特点是
A.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属于游牧业
B.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光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C.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D.该区出现土壤盐渍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耕地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如图)。这一地区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渡的干草原带,气候干旱,降水量和降水变率大,干旱年份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一地区地势较平坦,没有任何天然屏障阻挡来自极地和西伯利亚寒风的侵袭,冬春两季常有6~8级大风。冬季的强风常常将农田的积雪全部吹掉,春末夏初常形成大范围的沙尘暴。
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而是采用快速联片的“剃光头”式开荒及不恰当的耕作方法,如使用有壁犁深翻土地,将作物残茬埋入土中等,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土壤风蚀以及由此引发的黑风暴一度十分严重。
(1)根据图文材料,说明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并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
(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苏联垦荒区位置示意
●大面积推广土壤保护耕作制度 主要措施有收获后田间留残茬、采用土壤保护耕作机械(如无壁犁)、推广带状种植等。这一套措施的主要特点是不深翻土地。因为深翻后,在以沙质和沙壤质土壤占优势的干草原地带,表土变得干燥松散,导致风蚀加剧。其他措施主要是为了减小风的侵蚀力量和增加土壤水分。
●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 休闲轮作是农田在一定时间内不种作物,借以休养地力的一项措施。它不仅能保持土壤水分,而且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消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
●营造农田防护林带 在垦荒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可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缓解春季土壤缺水状况,改善农田小气候,从而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保留残茬,积雪保墒 事实证明,保留作物残茬和积雪保墒措施相结合,有利于增加冬季积雪的厚度和春季播种前的土壤含水量。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借鉴?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双选)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保护农田
当前题号:3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双选)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保护农田
当前题号:4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是我国西北荒漠和半荒漠的前沿地带,也是京津冀地区风沙源头之一。科学家把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纤维粘合剂放到沙里,再添加适量的水,实现沙漠土壤化,然后种植农作物来改善沙漠环境,恢复生态平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把纤维粘合剂放到沙里是为了(  )
A.增加土壤水分B.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C.改造土壤颗粒的力学结构D.改造土壤的矿物养分
【小题2】在改造后的土地里,春季农作物出苗后需要把稻草垫铺在幼苗上。在幼苗上垫铺稻草的主要作用是(  )
A.土壤培肥B.固沙作用
C.防止风沙打击D.对地面保温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景泰川位于甘肃省中部,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昔日景泰川“水在低处流,人在川上愁,风沙不断头,十种九不收”。直到20世纪70年代,建成了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通过提水、输水和分水,使景泰川由荒滩、沙丘变成沃野、绿洲,彻底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但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灌溉,20世纪90年代,景泰川灌区大量耕地被迫弃耕。21世纪以来,经过当地政府和群众不懈努力,大部分弃耕地得以复种。下图示意景泰川地理位置。


(1)分析昔日景泰川“十种九不收”的原因。
(2)说明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
(3)分析20世纪90年代景泰川大量耕地被迫弃耕的原因,并说明耕地得以复种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新高铁全线通车,大大缩短了新疆与东部联系的时间。下图为兰新铁路及兰新高铁示意图。

(1)分析兰新高铁兰州-张掖段与原兰新铁路没有重合的原因。
(2)简析兰新高铁对原兰新铁路的影响。
(3)沿线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为减轻风沙对铁路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4)近年来,高铁沿线红色产业(红花、枸杞、西红柿等红色作物)迅速发展,分析影响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地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原过渡地带与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小题2】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3年春,汉城、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B.2000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淮地区的洪涝
【小题3】该地区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B.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农业活动经营模式图,箭头表示“流向”,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农业模式主要分布在(  )
A.西南地区B.东南丘陵C.珠三角D.我国西北地区
【小题2】从事该农业活动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B.环境污染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
【小题3】要实现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
A.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B.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集约化养殖
C.增加牲畜数量,增大饲养面积D.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C.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小题2】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植被覆盖率B.减少了发电量
C.减缓沙丘移动速度D.提高发电效率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