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图A)位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近几十年来面积都明显扩大。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图B)在2015 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引起了世界关注。


(1)分析图A中沙漠扩张的自然原因。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指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归纳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图A)位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近几十年来面积都明显扩大。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图B)在2015 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引起了世界关注。


(1)分析图A中沙漠扩张的自然原因。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指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归纳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上世纪90年代之前库布齐沙漠逐渐扩大的原因?
(2)评价库布齐发展大面积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
(3)结合材料三,举例说明荒漠化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位于其境内北部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之前荒漠化严重,经过近30年治理,已经实现治理面积大于沙化面积了,沙漠不再是危害之源。左图为库布齐沙漠位置。
材料二:右图为库布齐光伏发电图。光伏板提供清洁能源,光伏板之间栽植着甘草、苜蓿、沙打旺、杨柴等牧草;光伏板下养殖绵羊和灰雁等畜禽。光伏发电机组需要经常清洗除尘。
材料三: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脱贫攻坚战”。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 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相伴相生,互为因果。


(1)上世纪90年代之前库布齐沙漠逐渐扩大的原因?
(2)评价库布齐发展大面积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
(3)结合材料三,举例说明荒漠化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
A.西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华南地区 | D.东北地区 |
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形区的自然景观有石质戈壁、砂质戈壁、绿洲和盐化戈壁,其分布位置与图中数字配对正确的是 ( )
①a——石质戈壁 ②b——盐化戈壁 ③c——绿洲 ④d——砂质戈壁
【小题2】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
①气象灾害少 ②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③水源较丰富 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小题3】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有 (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沙漠化 ③土壤盐碱化 ④酸雨危害

【小题1】该地形区的自然景观有石质戈壁、砂质戈壁、绿洲和盐化戈壁,其分布位置与图中数字配对正确的是 ( )
①a——石质戈壁 ②b——盐化戈壁 ③c——绿洲 ④d——砂质戈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①气象灾害少 ②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③水源较丰富 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沙漠化 ③土壤盐碱化 ④酸雨危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下表为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变化是
【小题2】表中显示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小题3】为了控制强沙尘暴次数增多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时间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次)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小题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变化是
A.逐渐变慢 | B.逐渐加快 | C.变化不明显 | D.无法判断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 B.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
C.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读“中亚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流域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小题2】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该流域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 D.草场破坏 |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 | 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
C.气温日较差增大 | D.河流含沙量减小 |
全球荒漠分布广泛,但成因差异巨大,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我国新疆地区荒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B.澳大利亚西部荒漠——深居内陆,受海陆位置影响 |
C.北美西南部荒漠——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 |
D.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荒漠——西风带背风坡 |
依据“1984年—2009年新疆某县人口、牲畜增长及草场退化情况”表,分析导致该县草场退化的原因主要是

①人口增加
②过度放牧
③全球变暖
④降水量增加

①人口增加
②过度放牧
③全球变暖
④降水量增加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图示意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某区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于
【小题2】该区域最显著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小题3】近年来,咸海水位下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示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于
A.太平洋 | B.印度洋 |
C.北冰洋 | D.大西洋 |
A.土地沙漠化 | B.水土流失 |
C.生物多样性减少 | D.石质荒漠化 |
A.围湖造田、过度放牧 | B.降水少、蒸发旺盛 |
C.全球变暖、冰川萎缩 | D.过度引用河水灌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