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采取挖坑的方式分散拦截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挖坑取出的土,在坑的下方培成半圆的埂,以增加蓄水量。在坡面上,坑的布置上下相间,排列成鱼鳞状,故名鱼鳞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小题2】下面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景观的是( )

【小题1】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 | B.![]() | C.![]() | D.![]() |
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但近年来,亚马孙热带雨林干旱加剧,面临消失的危险。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小题2】把保护热带雨林放在第一位的原因是
①从当地人提高生活水平看 ②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 ③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④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小题1】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①从当地人提高生活水平看 ②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 ③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④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示意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而积的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是( )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 B.温带落叶阔叶林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热带雨林 |
A.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 |
B.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整体在变缓,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
C.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放缓 |
D.森林面积减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 |
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年净化生产量达到34亿吨 |
B.每年释放的O2 占全球 O2总量的1/3 |
C.亚马孙雨林的涵养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33% |
D.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4以上 |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 ( )。
【小题2】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有 ( )。
①防风消浪、促淤保滩 ②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 ④增加用材林
【小题1】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 ( )。
A.秦皇岛 | B.连云港 | C.上海 | D.深圳 |
①防风消浪、促淤保滩 ②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 ④增加用材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读“护坡林带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所示森林主要的生态功能。
(2)指出护坡林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其原理。
(3)若图中的护坡林带被破坏,简析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1)说明图中所示森林主要的生态功能。
(2)指出护坡林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其原理。
(3)若图中的护坡林带被破坏,简析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小题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①河水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积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小题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 B.保持水土 | C.防风固沙 | D.保护农田 |
①河水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积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而修建 |
B.从大西洋沿岸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 |
C.促进了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 |
D.修建雨林公路利于热带雨林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