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1:下图中M国国土面积位居所在大洲的第三位,工农业发达,是所在大洲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铀矿资源丰富,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高达78%。

材料2:下表是M国能源消费结构(占全部能源消费%)。
(1)分别说明①、②两地地貌差异的成因。(2分)
(2)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该地区修建运河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
(3)分析M国成为该地区小麦输出大国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4)指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说明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6分)
材料1:下图中M国国土面积位居所在大洲的第三位,工农业发达,是所在大洲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铀矿资源丰富,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高达78%。

材料2:下表是M国能源消费结构(占全部能源消费%)。
| 1973年 | 1992年 | 1993年 |
煤炭 | 15.2 | 8.1 | 6.4 |
石油 | 69.1 | 41.2 | 40.4 |
天然气 | 7.3 | 12.8 | 13.3 |
电力(核能和水电) | 7.3 | 36 | 38 |
新能源 | 1.1 | 1.9 | 1.9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自给率 | 22.5 | 49.3 | 51.8 |
(1)分别说明①、②两地地貌差异的成因。(2分)
(2)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该地区修建运河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
(3)分析M国成为该地区小麦输出大国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4)指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说明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飞出地)与欠发达地区(飞入地)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 目前,黄河三角洲每年约有1.5万亩“新生”土地,拥有适宜开发但未利用的土地482万亩。山东决定研究制定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吸引省内外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的市县到飞地经济示范区投资。
材料三 ***同志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下图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图。

(1)目前,黄河三角洲“新生”土地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飞出地”可以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的条件有哪些?
(3)指出图中山东半岛产业聚集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建设各种产业聚集区的好处。
(4)图中蓝色经济区优势的产业部门有哪些?请为蓝色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材料一 “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飞出地)与欠发达地区(飞入地)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 目前,黄河三角洲每年约有1.5万亩“新生”土地,拥有适宜开发但未利用的土地482万亩。山东决定研究制定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吸引省内外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的市县到飞地经济示范区投资。
材料三 ***同志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下图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图。

(1)目前,黄河三角洲“新生”土地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飞出地”可以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的条件有哪些?
(3)指出图中山东半岛产业聚集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建设各种产业聚集区的好处。
(4)图中蓝色经济区优势的产业部门有哪些?请为蓝色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2分)读我国部分区域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材料二: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虚线区域)。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三: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40~200天,但部分区域实现了双季稻的种植。
(1)说明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8分)
(2)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辽宁省部分区域能实现双季稻的种植的原因。(6分)
(3)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8分)

材料一: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材料二: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虚线区域)。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三: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40~200天,但部分区域实现了双季稻的种植。
(1)说明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8分)
(2)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辽宁省部分区域能实现双季稻的种植的原因。(6分)
(3)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8分)
下图为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局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洛阳——商丘冲积扇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富士康选择落户郑州而不是开封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小题1】关于洛阳——商丘冲积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些年冲积扇面积呈逐渐减少 |
B.近些年冲积扇增长速度加快 |
C.沉积物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 |
D.沉积颗粒物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
A.交通条件 | B.城市等级 | C.土地租金 | D.产业基础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6分)
(2)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8分)
(3)比较图(a)与图(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8分)

(1)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6分)
(2)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8分)
(3)比较图(a)与图(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乙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2)指出银川平原的气候类型及特点,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3)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3分)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乙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2)指出银川平原的气候类型及特点,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3)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3分)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8分)
经国家防总批准,2010年6月19日9时至7月7日24时,黄河防总实施了第10次黄河调水调沙。2002-2009年,黄河防总已连续实施了九次调水调沙,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1 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 880立方米每秒。实践证明,调水调沙已经成为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之一。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选在( )
A.春旱严重时 B.夏汛来临前
C.秋季汛期后 D.冬季枯水期
(3)黄河流域内能源十分丰富,调水调沙河段最为丰富的能源为( )
A.地热、煤炭资源 B.水能
C.太阳能资源 D.石油资源
(4)试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5)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经国家防总批准,2010年6月19日9时至7月7日24时,黄河防总实施了第10次黄河调水调沙。2002-2009年,黄河防总已连续实施了九次调水调沙,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1 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 880立方米每秒。实践证明,调水调沙已经成为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之一。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选在( )
A.春旱严重时 B.夏汛来临前
C.秋季汛期后 D.冬季枯水期
(3)黄河流域内能源十分丰富,调水调沙河段最为丰富的能源为( )
A.地热、煤炭资源 B.水能
C.太阳能资源 D.石油资源
(4)试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5)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读非洲地图,回答问题。(18分)

(1)D河的河口处没有形成大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原因是什么?(4分)
(2)H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分)
(3)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是什么?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利、弊)?(8分)

(1)D河的河口处没有形成大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原因是什么?(4分)
(2)H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分)
(3)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是什么?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地理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利、弊)?(8分)
读“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历史变迁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比较图中杭州湾南、北岸陆地变化的差异正确的是()
【小题2】浙江是海洋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开发优势,其中舟山群岛区域风能资源尤为丰富。舟山群岛区域风能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有()
①地处海岛地区,受冬夏季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②洋面地表摩擦力小,风速大;③温带海域,冬夏海水温差大;④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⑤寒暖流交汇,海水温差大

【小题1】比较图中杭州湾南、北岸陆地变化的差异正确的是()
A.南岸陆地面积越来越小 |
B.南岸陆地向北退缩,北岸陆地向北增加 |
C.南岸陆地变化时间晚于北岸 |
D.南岸以侵蚀为主,北岸以沉积为主 |
①地处海岛地区,受冬夏季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②洋面地表摩擦力小,风速大;③温带海域,冬夏海水温差大;④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⑤寒暖流交汇,海水温差大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图甲为我国部分省区简图,图乙为2010年山西、陕西省的土地利用结构。完成下列各题。(28分)

(1)图甲中西安所属的自然带是 ,A所在的地形区是 。(4分)
(2)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形成渭河平原的主要地质构造是 ,主要外力作用是 。(4分)
(3)从耕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8分)
(4)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春旱频发的自然原因。(6分)
(5)指出山西省北部省界的走向特点,并分析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6分)

(1)图甲中西安所属的自然带是 ,A所在的地形区是 。(4分)
(2)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形成渭河平原的主要地质构造是 ,主要外力作用是 。(4分)
(3)从耕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8分)
(4)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春旱频发的自然原因。(6分)
(5)指出山西省北部省界的走向特点,并分析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