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年货柜吞吐量在1000万吨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个泊位,跨度达15公里。该港口建设使迪拜的海岸线增加了720公里。下左图为阿联酋位置图,下右图为杰贝勒阿里人工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的主要目的( )
A.增加港口码头,提高港口的吞吐量 |
B.降低周边海域风浪,利于航行 |
C.延长港口海岸线,扩大领海面积 |
D.提高港口的美观度,发展旅游业 |
A.食品和蔬菜 | B.木材和纸产品 |
C.服装鞋帽 | D.皮毛 |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很多人认为重庆并不适合投放共享单车,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A.重庆当地无生产优质单车的企业 | B.重庆经济较落后,居民文明程度偏低 |
C.重庆气候较湿润,单车易生锈而损坏 | D.重庆地形起伏大,选择骑车的需求小 |
A.GIS、RS | B.RS、GPS | C.GPS、GIS | D.VR、GPS |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见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人迹罕至。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亚马逊雨林深处人迹罕至的原因。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从开发历史、交通、地形、农矿产品分布、城市分布回答。
(4)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标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小题1】①②③④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A.①为铁路 | B.②为水运 | C.③为航空 | D.④为公路 |
A.合肥—芜湖的汽车班次 | B.北京—广州的飞机航班 |
C.上海—武汉的飞机航班 | D.哈尔滨—乌鲁木齐的飞机航班 |
青盐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第一纵“沿海通道”的一部分,北起青岛。南至盐城,分为青连铁路和连盐铁路两部分。该项目于2018年12月通车,设计时速200公里,客运为主兼顾货运。下图为盐城高铁北站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青盐高铁建设带来的积极意义有
A.促进苏北经济协调发展 |
B.带动沿线地区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
C.完善我国东部沿海铁路网 |
D.有利于苏南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
A.娱乐业和文教类 | B.日用杂品和家电家具 |
C.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 | D.物流业和书报零售 |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材料二:从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总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 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的发展与升级,美国逐步把IC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业从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我国台湾转移;目前我国正在承接第三次转移,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分装、制造等业务。随着全球电子化进程的开展,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
材料三:“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图”。

(1)简述港珠澳大桥建成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
(2)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为规模转移。简述粤港澳地区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
(3)简述半导体产业转移给粤港澳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4)简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的对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珊瑚礁对港区的主要作用是:
A.缓解海水中的盐分对海岸的侵蚀 | B.降低地震对海岸的破坏程度 |
C.削弱风浪对海岸的侵蚀 | D.利于近岸泥沙淤积,扩大陆地面积 |
A.周边沙漠 | B.珊瑚礁剥落 | C.河流沉积 | D.洋流 |
A.海岸线一直向陆地一侧推进 | B.地下水位较深 |
C.石灰岩地层为地壳下沉形成 | D.地层承重力弱 |
【小题1】连淮扬镇铁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 | B.社会 | C.经济 | D.地形 |
A.提高连云港市区的交通通达度 | B.有利于连云港市传统产业向苏南转移 |
C.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 D.促进连云港市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 |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西藏拉萨凭借独特地理优势,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旅游和清洁能源,推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

材料二 川藏铁路(成都至拉萨)于2014年底开始建设。由于施工难度大,全线建成通车至少需要15年。下图分别为西宁至拉萨、成都至拉萨的地形剖面图。

(l)分析图中P地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样的原因。
(2)与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修建难度更大,分析其自然原因。
(3)简述川藏铁路建设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4)简述拉萨市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