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
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是无限的 |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
C.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小题2】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四种理解错误的是( )

【小题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
A.环境人口容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
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B.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指标 |
C.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
D.其数值主要受土地资源的限制,变化不会太大 |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
读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年份 | 东南半壁 | 西北半壁 | ||||
面积比重(%) | 人口比重(%) | 人口密度(人/km2) | 面积比重(%) | 人口比重(%) | 人口密度(人/km2) | |
1953年 | 43.24 | 94.80 | 139.51 | 56.76 | 5.20 | 5.83 |
2000年 | 43.24 | 94.59 | 303.78 | 56.76 | 5.41 | 13.23 |
2010年 | 43.24 | 94.41 | 325.84 | 56.76 | 5.59 | 14.68 |
【小题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
A.计划生育政策 | B.人口迁移方向 |
C.自然地理环境 | D.地域开放程度 |
A.巴西 | B.加拿大 |
C.澳大利亚 | D.德国 |
读世界总人口推算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 )
【小题2】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 )
A.100亿、99亿 | B.100亿、90亿 | C.110亿、99亿 | D.110亿、90亿 |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小 |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D.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
C.科技发展水平 |
D.蕴藏的资源数量 |

A.甲—资源量 | B.乙—开放程度 |
C.甲—消费水平 | D.乙—人口受教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