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 水源、土壤和气候反映出来;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交通和历史等因素反映出来。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 B.水源 |
C.经济发展水平 | D.交通 |
A.气候 | B.地形 |
C.经济发展水平 | D.历史 |
A.自然资源 | B.开放程度 |
C.消费水平 | D.文化观念 |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有关2020年成都市单一要素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见下表。读上述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材料,成都市环境人口容量为( )万
【小题2】下列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为负相关的是( )

【小题1】根据材料,成都市环境人口容量为( )万
A.1734 | B.1512 | C.1315 | D.1485 |
A.自然资源 | B.开放程度 | C.消费水平 | D.文化观念 |
2011年5月16日,广州市统计局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发布会。据统计,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 270.08万人。离该市1 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已接近“临界点”。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1 500万”的数值是
【小题2】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
【小题3】下列措施可以使“1 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小题1】“1 500万”的数值是
A.人口合理容量 | B.最适宜人口数量 | C.环境承载力 | D.固定不变的 |
A.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 | B.就业紧张 |
C.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 D.科技发展迟滞不前 |
A.控制人口的增长 |
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 |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
D.努力开发当地的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
B.②和④ |
C.①和③ |
D.②和③ |
人口潜力指数是某地区相对合理人口密度与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之比。人口潜力指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可以容纳更多人口;人口潜力指数小于1,说明该地区的现有人口数已经超过其相对合理人口容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单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影响人口潜力指数的首要因素是
A.教育程度 | B.经济发展水平 | C.消费水平 | D.自然资源 |
A.开发历史悠久 | B.环境优美,适宜居住 |
C.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 D.消费水平低 |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 B.欧洲比亚洲多 |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 D.平原比山区多 |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 B.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
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 D.④制造业发达,属于发展中国家 |
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蓝皮书发布,在宜居指数、生态指数、和谐指数竞争力方面,北京落选前十。下表反映了近10年来北京市人口及其构成的变化。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以上数据表明,10年来北京( )
A.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 B.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
C.外来人口女性比例增加 | D.人口流动规模趋于减缓 |
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 B.科学技术水平 |
C.居民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 D.地区开放程度 |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小题2】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小题3】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观点的是( )

【小题1】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A.实行计划生育 | B.实行环境保护的国策 | 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 D.提倡高消费观念 |
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人类活动是 ( )
A.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 B.控制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
C.改进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与方法 | D.大面积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 |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开放程度 | B.科学技术 | C.消费水平 | D.自然资源 |
A.经济落后 | B.政策扶持 | C.矿产枯竭 | D.教育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