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小题2】为提高我国土地的环境承载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小题1】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 B.环境承载力 |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 B.鼓励消费 |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D.变耕地为工业用地 |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东部。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1)图中人类大陆的名称: C__________。
(2)简析A区域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及带来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_。
(3)D处被A、B、C三大类大陆包围,但其只形成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东部。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1)图中人类大陆的名称: C__________。
(2)简析A区域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及带来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_。
(3)D处被A、B、C三大类大陆包围,但其只形成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
下图为 “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 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人口的持续承载能力 |
B.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
C.人类在生产人口的同时不断的开发资源,从而可以使环境容量保持不变 |
D.人类确定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容量影响很大 |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
下图是木桶效应示意图。影响我国下列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海南的气候资源 | B.西藏的太阳能资源 | C.贵州的耕地资源 | D.新疆的矿产资源 |
可导致一个国家环境合理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A.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 B.消费需求不断提高 |
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 | D.大量利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资源 |
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分析回答下题。
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 (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是( )

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 (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是( )

A.Pl | B.P2 | C.P3 | D.P4 |
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最大人口容量约16亿。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计算,某地某时期四类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表示该地环境承载力的是()
【小题2】中国目前的人口数量为a、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b、中国的环境承载力为c,正确表示三者关系的是()
【小题1】据计算,某地某时期四类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表示该地环境承载力的是()
A.10000 | B.8000 | C.4500~6000 | D.4500 |
A.a<b<c | B.c<b<a | C.b<a<c | D.a<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