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力,会导致生态破坏  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身体素质,是提高环境质量的根本途径  ③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④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为2010年我国某两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X、Y两省级行政区可能分别为
A.陕西、山东B.宁夏、江苏C.新疆、四川D.广西、浙江
【小题2】Y省级行政区家庭户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 1人)且还在继续缩小,原因不正确的是
A.生育水平不断下降B.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
C.年收入不断提高D.迁移流动人口增加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同一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当前题号:3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和1990年—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示意图。

材料2: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有学者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 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 2301.91万人。

(1)根据左图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据右图说明,随着城市的发展1990—2005 年上海人口数量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并说出2005—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3)从水资源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高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面积(万km2)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万人/km2)

12.6

38

133.5

427

11.5

486

250

4

 

 
【小题1】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
A.甲B.乙
C.丙D.丁
【小题2】造成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
C.面积D.水源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为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

规划专家分析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

604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3000万人

2010年常住人口

1961万人

 

 

 

 
【小题1】北京市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 )
A.自然增长率增加B.迁入量增加
C.出生率增加D.死亡率下降
【小题2】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
A.环境承载量约为2300万人B.人口合理容量约为3000万人
C.环境承载量约为1961万人D.人口合理容量约为2300万人
【小题3】与合理人口容量不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对外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6000、4500、10 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A.耕地B.森林C.淡水D.矿产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与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 (  )
A.消费水平B.科技水平C.经济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下表,完成下面各小题。


【小题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
A.自然地理环境B.人口迁移方向C.计划生育政策D.地域开放程度
【小题2】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A.巴西B.德国C.加拿大D.澳大利亚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国科学院发表的《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C.环境承载力
D.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小题2】为了提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持续扩大耕地面积
C.不断增大城市用地面积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小题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A.地域开发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
C.自然资源状况D.科技水平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