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
【小题2】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 )

【小题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
A.环境承载力为2 300万人 | B.人口合理容量为1 961万人 |
C.环境承载力为3 000万人 | D.人口合理容量为3 000万人 |
A.水资源 | B.矿产资源 | C.消费水平 | D.科技条件 |
人口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对我国人口有序合理发展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 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小题2】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目前人口总量为13.4亿(不包括港、澳、台),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是( )
【小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 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人 | B.10 000人 | C.4 500~6 000人 | D.4 500人 |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读图回答下题。
2015年9月14日世界人口网:2014年以来精准扶贫给宁夏带来实惠,全区共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日前,国务院扶贫办通报了2014年全国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考核名次,宁夏获得一等奖,获奖励资金1.03亿元。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
A.矿产资源 | B.淡水资源 | C.地形地势 | D.科技水平 |
下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是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 B.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 |
C.追求更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 D.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 |
根据下列两个北京市人口数字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小题1】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B.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
C.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 D.人口基数较大 |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 B.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
C.环境人口容量为1961万人 |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下图为“木桶效应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6000、4500、100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
A.耕地 | B.森林 |
C.淡水 | D.矿产 |
A.气候干旱 | B.科技发达 |
C.开放程度高 | D.资源丰富 |
①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②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加强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④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外地人口迁入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时期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受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约。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把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 B.消费水平 | C.资源丰富程度 | D.科技发展水平 |
A.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变量,所以无法估算 |
B.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人口合理容量 |
C.环境人口容量固定不变或变化很小 |
D.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 B.城市数量增加 |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小题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小题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
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
C.高寒环境,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
D.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
据统计,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已接近“临界点”。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1500万”的数值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 B.最适宜人口数量 |
C.环境人口容量 | D.固定不变的 |
A.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 | B.就业紧张 |
C.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 D.科技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