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据统计,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已接近“临界点”。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500万”的数值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
C.环境人口容量
D.固定不变的
【小题2】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 )
A.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
B.就业紧张
C.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D.科技发展
迟滞不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4-23 02:55: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人口总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为
A.1986-1990年
B.2016-2020年
C.2026-2030年
D.2036-2040年
【小题2】为了解决图所预测出来的人口问题和就业问题,下列举措不合理的是
A.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
B.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C.加快产业升级并加大技术投入
D.大力发展电子装配类产业
同类题2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下列小题。
地区/项目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小题1】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
C.自然资源丰富
D.生物资源少
【小题2】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同类题3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同类题4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重要影响
同类题5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 --100)。下图中,P点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图1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2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左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小题2】右图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地势起伏大
B.水资源短缺
C.石漠化严重
D.冻土广布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