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 a、b 分别表示( )
【小题2】与图中b 呈正相关的是( )
①对外开放程度 ②地区消费水平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资源数量

【小题1】图中 a、b 分别表示( )
A.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 B.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
C.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 D.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
①对外开放程度 ②地区消费水平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资源数量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表反映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由上表可以看出( )
【小题2】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 )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小题1】由上表可以看出( )
A.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B.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
C.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
D.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 |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所谓“木桶效应”是指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读“木桶效应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 )
【小题2】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发展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④提高消费水平

【小题1】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 )
A.森林资源 | B.矿产资源 |
C.土地资源 | D.水资源 |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发展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小题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
A.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16亿人 |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人口合理容量 |
C.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 |
D.环境人口容量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 |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小题2】能提高四省环境人口容量的最有效途径是( )
【小题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A.甲省 | B.乙省 | C.丙 | D.丁省 |
A.扩大耕地 | B.提高科技 | C.人口迁移 | D.改善交通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小题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8亿~9亿 | B.15.1亿或16.6亿 |
C.约15亿~16亿 | D.约14亿~15亿 |
A.国家人口政策 | B.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C.地区开放程度 | D.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小题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的影响 |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
A.人口合理容量要求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稳定。 |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人口合理容量 |
C.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 |
D.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
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 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
A.环境承载力 | B.人口合理容量 |
C.最高人口 | D.最低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