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 B.从城市流向农村 |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
根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预计高收入国家每年将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见下表.读表回答下题

【小题1】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的特征是( )
【小题2】造成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的特征是( )
A.为发展中国家 | B.为发达国家 | C.为沿海国家 | D.为内陆国家 |
A.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 B.不同国家间的地理位置差异 |
C.不同国家间的地形差异 | D.不同国家间的人口密度差异 |
2017年3月10日,为期40天的2017年“春运”结束。春运期间,全国道路客运完成客运量22.9亿人次,同比增长8.7%,创历史新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春运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 B.节前旅客流的方向主要是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
C.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 | D.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扩大旅客流的到达范围 |
下图示意不同时期我国部分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可知
【小题2】导致长三角城市两个时期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与前期相比,位于西部的重庆和南宁人口年均增量2011~2015年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1】据图可知
A.2010年上海人口增速最快 | B.2015年天津人口最多 |
C.大部分城市人口数量减少 | D.一线城市人口增长最多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 B.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C.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 D.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
A.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宜居 | B.高铁网络形成,区际联系便利 |
C.承接产业转移,乡村人口流入 | D.经济发展迅速,高新产业崛起 |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下图中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表示拉力因素,“-”表示推力因素,“0”表示无关因素。图乙表示2017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入和迁出情况。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推力因素的是
【小题3】【小题4】右图中①、②是我国的两个省级行政区,下列对应两省人口迁移的推拉因素正确的是
【小题5】【小题6】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小题1】【小题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推力因素的是
A.全年气候温和 | B.文化教育发达 | C.老龄化 | D.雾霾严重 |
A.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土壤肥力低 | B.①—水源充足 ②—文化教育欠发达 |
C.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经济差距较大 | D.①—水源充足 ②—经济差距较大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
C.加块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 D.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
2015年春节刚过,“珠三角”大大小小的工厂开始通过店面、网络等途径以高薪多休等待遇招聘员工,争夺劳动力,形成“民工荒,店主慌”的现状。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20世纪80-90年代曾经有大量民工涌人广东,主要原因是
【小题2】近年来,出现原在沿海工作务土人员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从长远来看不利于
【小题1】20世纪80-90年代曾经有大量民工涌人广东,主要原因是
A.广东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 B.民工迁出地交通拥挤,住房过于紧张 |
C.广东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 | D.民工迁出地自然环境恶劣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由下到上年龄逐渐增大;左边表示男性,右边表示女性。下图是某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小题2】属于该类型的国家有
【小题3】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小题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A.尼日利亚 | B.印度 | C.日本 | D.泰国 |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①②③ | B.③②① | C.②①③ | D.②③① |
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长及人类的产业活动是导致环境污染重要的因素 |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
C.人口素质的高低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
D.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