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如图回答下题.

【小题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中,重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小题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小题3】图中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对流入区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中,重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A.自然灾害 | B.婚姻家庭 | C.政治因素 ![]() | D.经济因素 |
A.从东北、西部向中部 ![]() | B.从内陆向东部沿海 | C.从东北向东部 ![]() | D.从东部向中西部 |
A.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 B.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C.环境状况的变化 | D.交通条件的改善 |
A.使流入区原住人口失业率大幅度上升 | 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
C.对流入区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 D.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
读“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某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题。

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
B.耕地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 |
C.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 |
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
2014年末,北京人口数为2 151万。2015年3月,北京公布了“严控人口数量”的新目标:2020年人口数量控制在2 300万以内,该人口数量主要是根据北京水资源的承载力计算出来的。据资料,回答下题。
2020年的人口数量2 300万是北京的( )
2020年的人口数量2 300万是北京的( )
A.户籍人口数量 | B.外来人口数量 |
C.人口合理容量 | D.环境人口容量 |
阅读下图和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2: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 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迭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材料3: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缝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 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3)简述“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材料1: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2: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 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迭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材料3: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缝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 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3)简述“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下图为2017年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动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2017年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关于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2017年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丙、甲、乙 | D.乙、甲、丙 |
A.甲城市迁入的人口最少 | B.乙城市老龄化最严重 |
C.丙城市人口增长率最高 | D.人口增长模式均为传统型 |
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人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
【小题1】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 |
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 |
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 |
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 |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 |
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
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
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 | 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
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 | 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哈尔滨市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下表为2015年哈尔滨市人口统计表,结合表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小题1】该市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农业类型可能是
【小题2】下列有关哈尔滨人口与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该市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农业类型可能是
A.种植业 | B.畜牧业 | C.林业 | D.渔业 |
A.受气候影响,人口以迁出为主 |
B.城市化水平较高,已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 |
C.第一产业增长较快,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
D.人口老龄化严重,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增加 |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表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中,位于吸收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经济板块的省份是
【小题2】2005年-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小题1】下列选项中,位于吸收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经济板块的省份是
A.晋 | B.赣 | C.豫 | D.粤 |
A.经济发展加快 | B.产业转移 |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D.国家政策支持 |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箭头表示人口的空间移动,行政区域界线常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发生人口迁移的是( )

①a1→b1②a1→a2③b1→b2④c1→a2 .

①a1→b1②a1→a2③b1→b2④c1→a2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