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中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及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说明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积极意义。
(2)描述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推断今后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中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及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说明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积极意义。
(2)描述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推断今后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年龄构成”状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小题2】我国东部地区4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A.西部地区农业从业人员中,31-40岁比重最大 |
B.20岁以下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中部地区最大 |
C.41-50岁的农业从业人数,东部地区最多 |
D.4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东部地区最大 |
A.机械化水平低 | B.农业劳动强度大 |
C.二、三产业吸纳中青年人口多 | D.计划生育政策影响 |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 少儿人口数量减少 B. 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小题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小题1】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 少儿人口数量减少 B. 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小题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
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 | 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 |
据报道,目前广东省总人口达1.1亿人,其中户籍人口7900万,常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3100多万。导致人口向广东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原因 | B.政治原因 | C.经济原因 | D.文化原因 |
读下表: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四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小题2】目前,上海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小题1】表中四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河北省 | B.上海市 | C.江苏省 | D.江西省 |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
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
【小题1】黄河上游峡谷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相同的是
A.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 B.地形起伏大,落差大 |
C.流经亚热带湿润地区 | D.大部分河道可以通航 |
A.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 | B.降低能源附加值 |
C.扩大煤炭产量 | D.减轻当地的大气污染 |
A.浙江温州地区 | B.珠江三角洲地区 | C.江苏南部地区 | D.东北地区 |
A.开垦荒地,增长粮食 | B.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 |
C.加快资源及能源开发 | D.鼓励劳动力外出打工 |
下列因素中制约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 B.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
C.矿产、水、能源等资源数量 | D.国家、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
下图为四个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人口密度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国家是
【小题2】就目前国际人口迁移而言,四个国家人口迁移的主流是

【小题1】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国家是
A.中国、法国、印度、美国 | B.印度、中国、美国、法国 |
C.中国、印度、法国、美国 | D.印度、美国、中国、法国 |
A.甲、乙迁往丙、丁 | B.甲、丙迁往乙、丁 |
C.甲、丁迁往乙、丙 | D.乙、丙迁往甲、丁 |
读京津冀部分地区示意图和河北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近年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城市人口净迁入量大增,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2)简述石家庄和沧州在城市服务方面的差异。
(3)说明1982年前后河北省城市化特点的变化。

(1)近年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城市人口净迁入量大增,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2)简述石家庄和沧州在城市服务方面的差异。
(3)说明1982年前后河北省城市化特点的变化。
读阅读下列表格,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

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

材料三“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数量达2 000万左右,至1999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不足l00万。
(1)据材料一、材料二总结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地区为什么贫困人口数量较少?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
材料一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

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

材料三“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数量达2 000万左右,至1999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不足l00万。
(1)据材料一、材料二总结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地区为什么贫困人口数量较少?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