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小题2】丙国可能是

【小题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肯尼亚 | B.印度 | C.英国 | D.尼日利亚 |
读我国南方某城市10年间人口增长统计表(单位:万人),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01—2010年间,该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小题2】该城市人口10年间的变化,给该城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年 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户籍人口 | 132.1 | 139.4 | 150.9 | 165.1 | 181.9 |
非户籍人口 | 592.5 | 607.2 | 627.4 | 635.7 | 645.9 |
总人口 | 724.6 | 746.6 | 778.3 | 800.8 | 827.8 |
年 份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户籍人口 | 196.8 | 212.4 | 228.1 | 241.5 | 251.1 |
非户籍人口 | 674.3 | 700 | 726.2 | 753.6 | 786.1 |
总人口 | 871.1 | 912.4 | 954.3 | 995.1 | 1 037.2 |
【小题1】2001—2010年间,该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户籍人口 | B.非户籍人口 |
C.总人口 | D.无法比较 |
A.城市经济停滞不前 | B.青壮年劳动力不足 |
C.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 | D.城市房价上涨迅速 |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 439万人变为26 139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 和 。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
(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 439万人变为26 139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 和 。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
(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读广东省和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小题1】四川省和广东省相比,在2000年至2010年间,对四川省人口变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广东省大于65岁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四川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 常住人口(万人) |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 0~14岁(%) | 15~65 岁(%) | ≥65岁(%) | 城镇人口比例(%) |
2000年 | 8 642 | 103.82 | 24.18 | 69.82 | 6.1 | 55.02 |
2010年 | 10 430 | 109.00 | 16.9 | 76.4 | 6.8 | 66.2 |
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 常住人口(万人) |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 0~14岁(%) | 15~65 岁(%) | ≥65岁(%) | 城镇人口比例(%) |
2000年 | 8 329.10 | 106.98 | 22.65 | 69.90 | 7.45 | 26.69 |
2010年 | 8 041.82 | 103.14 | 16.97 | 72.08 | 10.95 | 40.18 |
【小题1】四川省和广东省相比,在2000年至2010年间,对四川省人口变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化进程快 |
B.人口性别比例进一步增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严重 |
C.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及城镇人口比例增速较快,老龄化程度较重 |
D.15~65岁人口比例增速最快,0~14岁人口比例下降幅度较明显 |
A.广东省人口迁入量大,且迁入人口以15~65岁劳动力人口为主 |
B.四川省近年来人口出生率显著升高 |
C.广东省人口出生率明显升高 |
D.四川气候条件优越,死亡率低 |
中国市长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年卷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将保持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结构、素质的复杂变化,对国家的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见下图。


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材料二 见下图。

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

上海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
(1)结合材料一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概述材料二中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4)综上所述,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 。
材料一 见下图。


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材料二 见下图。

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

上海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
(1)结合材料一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概述材料二中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4)综上所述,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 。
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小题2】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是( )

【小题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82—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出生的男婴数)变化折线图。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材料三 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资料暂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表。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该人口问题会带来的影响是 。
(2)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
(3)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我国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孩化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描述我国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区域差异,并分析西藏、贵州、宁夏等省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较晚的原因。
材料一 1982—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出生的男婴数)变化折线图。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材料三 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资料暂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表。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该人口问题会带来的影响是 。
(2)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
(3)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我国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孩化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描述我国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区域差异,并分析西藏、贵州、宁夏等省区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较晚的原因。
读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小题2】关于图中各大洲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3】【小题4】关于各大洲产生的主要人口问题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1】【小题2】关于图中各大洲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大洲各国人口增长速度都较慢 |
B.乙大洲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居各大洲之首 |
C.丙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
D.丁大洲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小于丙大洲 |
A.甲大洲教育、就业等压力最大 |
B.乙大洲少儿比重大,成年人就业压力大 |
C.丙大洲劳动力不足 |
D.丁大洲人口老龄化严重 |
,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人口数之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小题2】按照预测,该省2020年老年人口比重约为( )
【小题3】【小题4】2016—2020年,该省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

【小题1】【小题2】按照预测,该省2020年老年人口比重约为( )
A.12% | B.16% | C.20% | D.25% |
A.人口总抚养比一直上升,增长先快后慢 |
B.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增加,养老压力渐增 |
C.少年人口抚养比变化不大,0~14岁人口占比不变 |
D.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 |
读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预测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
(3)概述发展中国家从2000—2010年间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结合人口金字塔的类型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从2014年开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国很多省市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放开二孩政策。

(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预测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
(3)概述发展中国家从2000—2010年间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结合人口金字塔的类型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