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小题1】黄河上游峡谷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相同的是
A.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B.地形起伏大,落差大
C.流经亚热带湿润地区
D.大部分河道可以通航
【小题2】山西省构建“煤一电一铝、煤一铁一钢、煤一焦一化”三条产业链,目的主要是
A.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
B.降低能源附加值
C.扩大煤炭产量
D.减轻当地的大气污染
【小题3】下列地区中符合“对外开放一外资企业建立一工业化一城市化”典型模式的是( )
A.浙江温州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江苏南部地区
D.东北地区
【小题4】下列提高我省环境人口容量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开垦荒地,增长粮食
B.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
C.加快资源及能源开发
D.鼓励劳动力外出打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2-19 12:0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2
我国传统文化对历史上的人口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社会发展使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但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很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工商业者在传统中国遭受贬斥的原因是( )
A.被认为不能增加社会财富
B.是被统治阶层
C.四海为家,居无定所
D.不能使劳动力增殖
【小题2】形成“多育多子”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小题3】与目前“四海为家”基本无关的是( )
A.工业化步伐加快
B.我国积极推进城镇化
C.改革开放的深入
D.“生态难民”
同类题3
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10年,该市的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 )
A.2.2倍
B.4.4倍
C.6.6倍
D.8.8倍
【小题2】该市近三十年人口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暖湿,环境优美
B.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C.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
D.优越政策促使了工业迅速发展
同类题4
近年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规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收入水平
B.舒适程度
C.交通条件
D.区域差距
【小题2】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
B.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
C.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
D.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
同类题5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小题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