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口容量的简称,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人口容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小题2】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小题1】影响人口容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资源 | B.经济水平 | C.消费水平 | D.文化水平 |
| 甲省 | 乙省 | 丙省 | 丁省 |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778.5 | 914.3 | 283.4 | 1799.4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588.31 | 528.18 | 814.07 | 414.95 |
A.甲省 | B.乙省 | C.丙省 | D.丁省 |
下图表示1978~2008年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

【小题1】若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代表城市人口变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小题2】若甲、乙、丙、丁曲线分别代表我国四个农村地区,当前最适合农村甲发展的措施是

【小题1】若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代表城市人口变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日趋加快 |
B.乙曲线所代表的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最严峻 |
C.丙曲线所代表的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
D.丁曲线所代表的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最低 |
A.实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 |
B.加强县级城镇发展,吸纳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 |
C.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到沿海大城市务工 |
D.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
下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我国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小题2】图中四城市最可能位于贵州省的是()
【小题3】近几年,丁城市出现了显著的“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减少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小题1】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A.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 B.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
C.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 D.劳动力日趋紧缺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减少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某国2013年常住人口统计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国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小题1】关于该国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该国是是发达国家 |
B.人口增长还处在原始型 |
C.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D.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下图为埃及人口密度分布图(2010年),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和乙海沿岸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小题2】甲河河口附近海域盐度最低时

【小题1】甲地和乙海沿岸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土壤、交通 | B.地形、水源 |
C.气候、地形 | D.水源、交通 |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
B.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 |
C.沈阳昼短夜长 |
D.中南半岛盛行东南风 |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左图示意1985~2010年福建省耕地重心移动轨迹,右图示意1985~2010年福建省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福建省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26°N,118°E。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福建省耕地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近年来福建省耕地、人口重心变化的原因是

【小题1】关于福建省耕地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决定人口重心移动方向 |
B.耕地重心和人口重心移动方向相同 |
C.耕地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地区 |
D.西北部地区可开垦耕地面积大 |
A.耕地、人口匹配失衡 |
B.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
C.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 |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
下表为2012~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抽样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表中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出北京市
【小题2】2016年1月我国开始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预计到2040年前后,此项政策对北京市人口方面的可能影响是
年份 | 2012 | 2013 | 2014 |
常住人口出生率(‰) | 9.05 | 8.93 | 9.75 |
常住人口死亡率(‰) | 4.31 | 4.52 | 4.92 |
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 | 86.2 | 86.3 | 86.4 |
【小题1】表中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出北京市
A.人口数量减少 | B.城镇用地规模减小 |
C.城市化水平提高 | D.人口老龄化减缓 |
A.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
B.解决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 |
C.增加劳动力的数量 |
D.大幅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统计图是进行人口研究和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读图冋答下列问题。


(1)读“济南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预测图甲”,济南0-14岁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应对这一变化趋势该城市采取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
(2)读“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受教育情况比较图”,比较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差异有_______,试简述人口迁入对两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____________
(3)读“迁往淄博的人口地分析图”,人口迁出总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迁往淄博市的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当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1)读“济南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预测图甲”,济南0-14岁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应对这一变化趋势该城市采取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
(2)读“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受教育情况比较图”,比较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差异有_______,试简述人口迁入对两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____________
(3)读“迁往淄博的人口地分析图”,人口迁出总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迁往淄博市的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当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下表是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小题1】2010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小题2】关于表中各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总人口(万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
四川 | 8045 | 8.93 | 6.62 | -0.35 |
广东 | 10441 | 11.18 | 4.21 | 1.9 |
江苏 | 7869 | 9.73 | 6.88 | 0.56 |
江西 | 4462 | 13.72 | 6.06 | 0.74 |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小题1】2010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A.四川 | B.广东 | C.江西 | D.江苏 |
A.四川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负值,是因为死亡率高 |
B.广东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于江西,是因为迁入人口多 |
C.江苏死亡率最高是因为经济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 |
D.江西自然增长率最高,所以2010年净增人口最多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1900~2008年)

材料2: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3: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4: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5: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
(1)根据材料1、2、3、4,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
(2)从环境人口容量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中国华北都出现大批人口向该国东北迁移的原因。
(3)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材料1: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1900~2008年)

材料2: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3: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4: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5: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
(1)根据材料1、2、3、4,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
(2)从环境人口容量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中国华北都出现大批人口向该国东北迁移的原因。
(3)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