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成为世界上出生率最高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①早婚早育者较多 ②晚婚晚育者较多
③天主教的影响 ④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
①早婚早育者较多 ②晚婚晚育者较多
③天主教的影响 ④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小题1】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
C.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
A.甲 | B.乙 | C.丁 | D.丙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与四川省相比,广东省在2000年至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有何不同,并分析该省大于65岁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四川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二 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广州近郊 B.济南远郊 C.西安近郊 D.上海郊区
(3)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 的环境效益最大。
(4)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5)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材料一 四川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年份 | 常住人口(万人) |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 0—14岁(%) | 15—65岁(%) | >65岁(%) | 城镇人口比例(%) |
2000年 | 8329.10 | 106.98 | 22.65 | 69.90 | 7.45 | 26.69 |
2010年 | 8041.82 | 103.14 | 16.97 | 72.08 | 10.95 | 40.18 |
年份 | 常住人口(万人) | 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 | 0—14岁(%) | 15—65岁(%) | >65岁(%) | 城镇人口比例(%) |
2000年 | 8642 | 103.82 | 24.18 | 69.82 | 6.1 | 55.02 |
2010年 | 10430 | 109.00 | 16.9 | 76.4 | 6.8 | 66.2 |
材料二 读下面“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
农产品 | 玉米 | 蔬菜 | 苹果 | 乳、肉、蛋 |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 5 | 30 | 15 | 50 |
A.广州近郊 B.济南远郊 C.西安近郊 D.上海郊区
(3)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 的环境效益最大。
(4)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它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5)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更突出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这给上海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该地的城市化速度________(快、慢),这个过程中,M市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有哪些?
材料一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和全国对比。

材料二 M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
年份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1980 | 25 |
1990 | 30 |
2000 | 40 |
2010 | 55 |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快于全国人口平均增长幅度,其主要原因是,这对上海有利的影响有哪些?(至少列两条)。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更突出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这给上海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该地的城市化速度________(快、慢),这个过程中,M市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有哪些?
下图示意我国(不含港澳台)31个省级行政单位出现人口零增长(自然增长)的时间(含预测),最中心表示2010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不同区域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总体上表现为:
【小题2】影响各地出现人口零增长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我国不同区域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总体上表现为:
A.沿海地区所有均较早,内陆地区所有均较晚 |
B.南方地区所有均较早,北方地区所有均较晚 |
C.东部地区总体较早,西部地区总体较晚 |
D.直辖市2020年前都实现了“人口零增长” |
A.人口迁移率 |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C.交通 | D.城市化水平 |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左图示意1985-2010年我国某省耕地重心移动轨迹,下右图示意1985-2010年该省人口重心移动轨迹。该省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26°N,118°E。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由图可以判断,该省()
【小题2】1985-2010年,该省耕地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由图可以判断,该省()
A.1985-2010年,耕地重心移动经历了“剧烈-缓慢-剧烈”的变化过程 |
B.1985-2010年,耕地重心移动幅度高于人口重心移动幅度 |
C.1985-2010年,人口重心一直在东南部地区 |
D.2010年耕地相对集中分布于西北部地区 |
A.自然地理条件的变化 |
B.东南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
C.西部实施生态退耕政策 |
D.西部平原广阔 |
国务院总理***2014年11月27日在国博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提出问题,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胡焕庸线”怎么破?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不包括
【小题2】胡焕庸线是1935年提出的,该线所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长期存在的原因正确的是
【小题3】以下破解胡焕庸线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②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
③注意保护并恢复西部地区人口流通到东部
⑤西部地区加大科技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
⑥西部大规模建设商品粮棉基地,从而吸引人口回流

【小题1】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不包括
A.赣 | B.川 | C.豫 | D.苏 |
A.该线东南侧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适合农业发展 |
B.该线东南侧省区均属于东部和中部经济带,经济发展速度快 |
C.该线西侧为内流区域,水源不足, |
D.该线西北侧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 |
①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②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
③注意保护并恢复西部地区人口流通到东部
⑤西部地区加大科技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
⑥西部大规模建设商品粮棉基地,从而吸引人口回流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请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小题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小题1】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
B.从城市流向乡村 |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
A.延缓了安徽、江西、贵州的老龄化进程 |
B.延缓了北京、上海、广东的老龄化进程 |
C.降低了安徽、江西、贵州的城市化水平 |
D.降低了北京、上海、广东的城市化水平 |
相比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美国的人口发展比较理想。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与中、日、俄相比,美国人口表现为
【小题2】美国人口发展较理想,主要得益于
国家 | 2012年人口(亿) | 2005年~2010年 | |
出生率(‰) | 死亡率(‰) | ||
中国 | 13.69 | 11.2 | 6.4 |
美国 | 3.07 | 14.0 | 4.3 |
俄罗斯 | 1.40 | 10.7 | 15.8 |
日本 | 1.27 | 8.3 | 8.5 |

【小题1】与中、日、俄相比,美国人口表现为
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 B.人口数量增长最快 |
C.人口年龄结构较合理 | D.出生率高,劳动力最丰富 |
A.限制人口生育政策 | B.移民政策改善年龄结构 |
C.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 D.科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
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底特律市人口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美国五大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圣劳伦斯河在蒙特利尔以下河段水位变化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2)描述底特律内部人口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形成的区位条件
(4)该区域工业集聚程度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好处。
材料一 底特律市人口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美国五大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圣劳伦斯河在蒙特利尔以下河段水位变化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2)描述底特律内部人口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形成的区位条件
(4)该区域工业集聚程度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好处。